【大紀元2016年10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樂予美國維吉尼亞州採訪報導)家中要帶三個孩子,分別是2歲、6歲和8歲的娃娃;從事經濟諮詢工作,全職在華盛頓特區上班;創建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生活資訊——對大部分人來說,能夠經營好如上所述的其中一項,恐怕就要使出渾身解數了,而「華府媽媽」就是一位能把這三份事業都打理得有聲有色的「網紅超人媽媽」。
「華府媽媽」便利逾萬華人
從2014年10月推出第一篇「大華府本週末精彩活動」,不到兩年的時間,「華府媽媽」的微信公眾號已經聚集了近萬粉絲——這個數字雖然無法跟微博上動輒千萬粉絲的大V相抗衡,但是在只有十餘萬華人的大華府地區,「華府媽媽」憑藉每週一篇的推送,成為了華人家庭週末出遊的指南寶典。
「其實我自己也訂閱了很多公眾號,但是真正堅持在看的,要麼是文筆特別好,要麼就是信息非常有用,我也想讓自己的文章做到『小而精』。我做這件事情沒什麼功利性的目的,主要還是站在讀者的角度權衡,所以不會放很多不相關的內容,浪費大家的時間。我相信這個公眾號對很多人是真正有用,所以他們才會每個星期都來看。」——「華府媽媽」Sara女士這樣闡述自己的「經營理念」。
除了每週五固定一篇的「大華府週末精彩活動」,「華府媽媽」也會提供一些不定期的「加餐」:「華府十碗麵——華府媽媽私房貨推薦」「華府中文學校知多少」「25個大華府兒童生日派對場所」……如此豐富的內容都是憑Sara一人之力完成的嗎?
「我們有一個上百人的志願者團隊,他們都很熱心,會幫忙整理一些文章。但是因為大家都非常忙,平常主要還是我在做。一開始花的時間比較多,現在熟練了,每週用幾個小時,就能找到很多活動。在篩選活動時,主要是選擇華人會感興趣的、容易去的、質量比較好的。我自己也去過很多,所以經常給大家推荐一些我認為很不錯的活動。」Sara解釋道。
全職工作帶三娃 業餘常常「撿垃圾」
在9月1日的推送文章裡,「華府媽媽」發了這樣一段「牢騷」:「暑假結束,熊孩子終於要去上學了。以為終於輪到我該喘口氣的時候,低頭一看Schedule (日程表)上排得密密麻麻的日程,簡直是欲哭無淚。早起!接送!課外班!游泳!鋼琴!冰球課!到了週末,還有中文、比賽、生日會!——哭的應該是我好嗎?一個孩子就不得了,三個孩子……請告訴我哪裡可以退貨啊!」
這大概是許多有全職工作的華裔媽媽的生動寫照。如此忙碌的生活中,Sara怎麼會想到要開一個公眾號呢? 「就是因為我有三個孩子嘛,週末經常要查帶他們去哪裡玩。我的經驗比較豐富了,很多朋友都會來問我,後來就想乾脆開個公眾號好了。」
在育兒的過程中,Sara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開朗陽光、樂於助人的品性,她相信家長的言行就是孩子最好的參照。 「我們常常出去『撿垃圾』。因為我先生很環保,他經常拿著個塑料袋,帶著孩子們一邊散步一邊撿垃圾。我們家住在河邊,也經常划著船在河上撿垃圾,每次都有一大麻袋的『收穫』。孩子們很喜歡,他們覺得就像探險尋寶一樣,還能清理河道,特別開心。」
變身網紅 「華府媽媽」成名片
來自江蘇的Sara和眾多在美華人的人生軌跡相同——赴美求學、找到工作、成家立業,過著充實而平淡的小日子。說起在美國這麼多年,除了精通當地吃喝玩樂的一手資訊,Sara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看到了「另一扇窗外面的風景」。
「在一個不同的國家生活,像打開了另外一扇窗:看到的事物、認識的人、接觸的思想跟原來完全不一樣。這對我視野的開闊、看問題的角度、做出決斷時的思維都有很大的影響,整個人的心態會更開放。」Sara舉例說,如果是在國內生活,可能因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她就會自然地認為中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而作為生活在美國的華人,她對自己的定位是「世界人」,思想也變得更開闊,看待問題時不會只從一個狹隘的角度來定性。
現在朋友們常常以「華府媽媽」的名號介紹Sara,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片「求合影」聲。 「其實大家看到我,也會覺得我就是個普通人,和別人沒什麼兩樣,而且這真的是一個很小的公眾號」,Sara笑著說:「我覺得每週花幾個小時做這樣一件事情,如果能對大家有幫助,那對我來說也會是很有『福報』的一件事吧。」#
責任編輯: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