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10月28日訊】政府昨日發表《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探討本港長遠規劃發展策略。政府預計香港長遠欠缺1,200公頃土地,建議在東大嶼填海和發展新界北。政府將會就《香港2030+》展開為期六個月的諮詢。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表示,希望透過編製《香港2030+》策略,為香港未來的規劃、土地、基建發展,以及為塑造跨越2030年的建設及自然環境提供指引。政府在編製時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全球經濟一體化、創新科技方面的突破等,國際和區域上的轉變為香港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亦考慮了香港本身面對人口老化、樓宇老化、市民居所和職位地點分佈不平衡帶來的交通基建壓力等問題。
規劃署署長凌嘉勤指,到2040年全港長遠需要新增約4,800公頃用地,扣除約3,600公頃已落實項目,仍欠最少1,200公頃用地,包括300公頃經濟用地、200公頃房屋用地,以及700公頃休憩用地及社區和運輸設施用地。
《香港2030+》建議在東大嶼和新界北建立兩個「策略增長區」,為住屋、經濟和社區設施提供足夠發展空間。其中在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將填海,開發約1千公頃土地,將當區發展成第三個商業核心區,主要作為一個新的智慧金融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樞紐,配合維港兩岸的傳統商業區,及九龍東的第二商業核心區,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預計當區人口介乎40至70萬,並提供大約20萬就業機會。
新界北主要包含三個部份,坪輋、香園圍、打鼓嶺、恐龍坑和皇后山一帶發展成新市鎮,並在新田∕落馬洲和文錦渡發展現代工業,和需要位處邊境附近的經濟用途。初步構思發展面積約720公頃,當中200公頃屬於棕地,人口約為25.5萬至35萬,並提供約21.5萬就業職位。
政府即日起展開6個月諮詢,除了舉辦一系列公眾參與活動外,亦會在研究網頁上載相關資料及專題報告,以加深市民對香港長遠規劃的認知、聚焦討論,估計2018年完成整個研究。
議員質疑規劃久細節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姚松炎關注《香港2030+》規劃的年份問題,他解釋這次規劃沒有指明是何年何月的規劃,統計處已公佈2043年後,香港會出現二戰以來第一次人口萎縮。若諮詢涉及2043年後的規劃發展,屆時開發土地的速度和數量未必需要跟過往一樣,擔心或造成過度開發。他又認為政府計劃大規模填海建東大嶼人工島,是漠視政府數年前進行《優化土地供應策略》諮詢時,多數人反對填海的意見。
姚松炎質疑,《香港2030+》很多細節,例如棕地重置、農業政策等,都未有研究結果,貿然進行一個宏觀的規劃諮詢,迫市民在沒有足夠資料時下決定,往往容易得出錯誤的結果,希望不會重蹈覆轍。◇
責任編輯: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