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10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梁博加州舊金山報導)做為全球最古老的華埠,舊金山最早被稱作「金山大埠」,擁有光榮卓越的歷史,也呈現紛紜複雜的現實。
站在舊金山唐人街呂宋巷,如果視線越過重重屋頂,會看見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陰冷狹窄的小巷天空中自在招搖——旗桿下面,就是著名的呂宋街36號三層小樓,小樓每一層的牆上或玻璃窗上,都寫著六個正體字:「五洲致公總堂」。
五洲洪門致公總堂的歷史幾乎與唐人街同步,都開始於1848年。
當年,躲避清廷追殺的國內洪門成員,和懷揣黃金夢的華工一起飄洋過海來到舊金山,在這裡成立了反清復明秘密幫會組織「洪門」的第一個海外分支,並迅速發展成一個龐大的組織,後統稱致公堂,總部設在舊金山,紐約等另外幾十個城市設有分部。極盛時期,海外華人十之八九加入洪門。
洪門又稱天地會,由一群懷有民族思想的明朝遺臣於明末清初創立的。它專為民族傳承而生,高度的民族精神和忠義道德是其天賦秉性,「行尚任俠、復興國族」是其肩負的使命。綜觀洪門跌宕起伏的歷程,有輝煌也有黯淡,有堅守也有迷失。
至二十世紀初葉,它幾經流變,似乎已經成為一個互濟互助的世俗民間團體,甚至也有成員被保皇黨迷惑,忘記初衷擁護滿清皇帝。直到1904年孫中山先生再次來到舊金山,洪門才開啟久遠記憶,讓這顆未熄火種燃成耀眼的烈焰。
被喚醒的國魂
從五洲致公總堂小樓底層,可直達三層堂屋大廳,幾十級臺階已經履跡斑駁。拾級而上,正對著堂屋門口的,是間常常掛著一把黑色老式掛鎖的小屋,據說,致公堂裡有資格掌管鑰匙的只有三人。
小屋不到十平米。牆上懸掛的孫中山先生遺像、他給致公堂留下的手製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他用過的書桌,仍然散發著這位偉人親切豁達的氣息——這裡,是孫中山先生曾經在致公堂辦公和居住過的地方。
孫中山(1866年-1925年),本名孫文,號日新、逸仙,後世常稱「中山先生」。他生於廣東香山翠亨村,早年行醫,後投身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倡導三民主義,曾任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5年在北京病逝,1940年被尊為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先後四次來過舊金山。1904年,當他再次登上金山大埠,已是洪門一員——他在廣州醫學院時與洪門取得最初聯繫,在檀香山正式加入。他對中國未來的清晰規劃、革命熱誠和近乎完美的人格贏得了洪門的認同與崇敬,他獲任「洪棍」,即洪門元帥。
這一次,幸得致公堂第三任堂主黃三德出手搭救,孫中山得以擺脫保皇黨構陷和移民局拘禁,最終安然登岸的故事,已成一段佳話。
五洲致公堂對孫中山尊禮有加,孫中山亦在演講及各種談話機會中,為洪門成員解說洪門創立原因、奮鬥歷史和他自己的救國理念,後來還親手改組致公堂機關報、修改致公堂章程。至此,致公堂恢復本來面貌,真正成為一個以「排除外患、光復故國、志篤忠義、行尚任俠、用行舍藏、不計功利」為宗旨的革命團體,信仰三民主義,擁護共和。
「孫中山先生喚醒了海外華人的國魂」,一位洪門人士說,明白了創建真相的洪門,馬上成為孫中山國民革命的中堅力量,其「輕財重義」、「捨生赴義」的豪俠精神體現在為國盡忠上是出錢又出力。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以前,在孫中山組織的十次革命行動中,大部分積極參與者都來自洪門,黃花崗72烈士中,有68位是洪門中人。
尤為壯觀的是,1911年7月在五洲致公總堂成立的洪門籌餉局,在一年之內從各地洪門籌集了超過40萬美金的革命經費,相當於現在的2億8千多萬美金,而當時的普通工資只有每月2美元左右。這筆款項成為國內革命的主要經費來源,武昌起義後,籌餉局還撥款購買了6架飛機,並雇用美國飛行員將飛機運至上海。
現在,洪門籌餉局當年成立的章程、捐款收條、書信往來、圖片、報導籌款的中英文報紙及存放革命軍餉的保險櫃都還在致公堂裡,這些珍貴文物雖歷經舊金山大地震仍保存完好。
共赴國難、功成不居的高雅風範
洪門為中國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做出的巨大功績,使它與中華民國血脈相連,同時在近代史上赫赫垂名。但是,中華民國成立後,在洪門是否組黨回國參政問題上,黃三德與孫中山產生分歧。這段公案,是否如傳聞所說,導致洪門與孫中山反目?
在五洲致公總堂這間孫中山住過的小屋裡,還保存著一只一尺多高的小櫥櫃。一位致公堂僑領回憶,當年孫中山先生經常把上頓沒有吃完的飯菜留在這個小櫥櫃裡,下頓接著吃。他說,孫先生完全不像一個政治家,他是一心為了救國,他的思想觀念是為了民主共和,洪門認同這個大方向。
事實上,洪門信守著「用行舍藏、不計功利」的信條和道德標準,能夠理解「一團熱誠、只為救國」的孫中山,孫中山也曾讚揚洪門「不圖絲粟之利,不慕尺寸之位」。
因此,洪門與孫中山兩廂肝膽相照,當無實質罅隙。
1949年以後,有著堅強民族意識的洪門在中國大陸不復存在,海外洪門也日益分裂。那麼,洪門因何由盛而衰?
敬請關注下一篇:糖彈和子彈。
責任編輯: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