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10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余平德國報導)在黑森林地下400米深的一個神秘廢棄礦井裡,埋藏著德國的重要資料。這些資料有10億份之多,記載了德國的歷史。之所以選擇這裡存放是因為安全,不用擔心戰火和意外,這些史料要在地下至少埋藏500年,供後人研究。
弗賴堡(Freiburg)附近有一個廢棄礦井,叫芭芭拉礦井(Barbarastollen),這裡是德國儲存膠片檔案材料的地方,也是歐洲最大的檔案保存地。
把德國基本法製成微縮膠片
半個多世紀以來,德國就開始把重要史料製成微縮膠片歸檔,從1975年以來,芭芭拉礦井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德國正式保存微縮膠片檔案的地方。最近,有關德國基本法的資料也被裝進特質金屬桶放入礦井了。
德國基本法於1949年生效,它形成過程中的一切資料都被收集起來製成了膠片。這是一個不小的工程,它包含了與之有關的通信記錄、文件、證書等,例如阿登納及參議院成員的簽字。總之,查閱這些檔案就可以還原這部基本法的誕生過程。據稱,相關檔案夾有2.6米長,最後被製成三萬多張微縮膠片。所有文件由德國議會提供,柏林檔案部負責將這些文件製成比原件小12倍的微縮膠片。
負責管理芭芭拉礦井微縮膠片的德國公民保護及防止自然災害部主席Christoph Unger表示,德國基本法正好是第10億份歷史資料。現在德國歷史的核心部分被妥善地長期保護起來了。
在芭芭拉礦井裡保存了很多珍貴的歷史資料,最早的資料甚至是公元794年卡爾大帝頒發的一份證書,還有公元936年奧托大帝加冕證書。除了歷史文獻,這裡還保存了很多藝術作品。2004年,50位德國藝術家將50幅藝術品送入芭芭拉礦井。
科隆歷史檔案館曾是德國最大的地方檔案館,2009年,因為修建地鐵的施工,檔案館發生塌陷事故,連帶附近居民樓倒塌,造成兩人死亡,90%的檔案資料被毀,包括大量中世紀的文史資料。
這件事更說明瞭妥善保管檔案資料的重要性,因此選擇在芭芭拉礦井存放檔案就更顯得具有實際意義。
德國史料保質期至少500年
芭芭拉礦井最早建於1903年,原打算修建3500米長,用來運輸礦井開採出的礦石,但只開挖了700米就停止了,這裡也沒有作為運輸礦井運作過。1972年,政府開始改建,到1975年正式成為德國存放微縮膠片的地點。
芭芭拉礦井處在花崗岩之中,據分析非常堅固。檔案膠片被放在特殊的金屬桶裡,分在兩個檔案室中存放,每個檔案室約50米長,3米高,3.4米寬。檔案室還有一扇特質的帶有密碼的金屬門,而且金屬門使用的是機械密碼技術,保證人們不需要電就能打開大門。
存放檔案的地下室沒有空調,但由於其自然條件,這裡常年保持在攝氏10度,空氣濕度為75%,因此是天然保存檔案資料的最佳選擇。
檔案微縮膠片被放在密封的金屬桶裡,最早是使用焊接技術,全部密封。但工作人員發現金屬桶上出現了輕微的銹跡,因此更新了技術,現在存放膠片的金屬桶不需要焊接了。
據稱,放入膠片前,要把膠片放在攝氏10度,空氣潮濕度為35%的封閉空間裡,靜置四周,然後再放入桶內封存。
利用這種方法可以使膠片資料保存至少500年,而且使用微縮膠片保存檔案資料,這種技術相對安全、簡便,不需要特殊的高級手段就可以查看。專家分析,因為微縮膠片有保存時間長,便於查閱,方便分類,在電子化過程中也占優勢。
責任編輯: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