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拒收馬克思塑像」引發的思考

人氣 439

【大紀元2016年10月17日訊】這兩天,德國特里爾市居民正在為「是否接受中國的禮物」而在網絡上進行公開投票。一般說來,對於他人贈予的禮物,禮貌的收下、並表示感謝,或才是最符合禮儀的表現。如今,特里爾市民面對中國的饋贈所表現出來的這種由猶疑、緊張升級為公開表明態度的場面著實令人費解。然而,當了解到饋贈的禮物是一座高6.3米的馬克思銅像以及當地首位公開致信給媒體以表示反對的市民所道出的原因之後,相信很多人就會對此地的「異常」釋懷。

或許有人知道,特里爾這座城市本就是馬克思的出生地,在這裡甚至建有馬克思故居。若從相知相熟的情感上來說,世界上恐怕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居民能夠超越特里爾本地人。然而,有意思的是,許多年過去了,這座誕生了馬克思的城市似乎從未想過要為其建造塑像。接近200年之後的今天,居然從遙遠的東方古國給故人的家鄉送來了故人的塑像。難道說,人家自己人竟沒有咱中國這個外族更為擁戴這位故人?如果事實正是如此,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人家不著急為其樹碑立像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更重要的是,如今有人送來了,人家的反應不是欣然接受,而是連勉強都不行,甚至還引發了眾人的反對。

用那位寫信給南德電台的女市民的話來說,「把馬克思作為一個哲學家,……,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是這個西緬史蒂夫特廣場,對我們特里爾人來說是一個神聖的地方,它是紀念隱士西緬的聖地,把馬克思放到這個地方是不適當的」。由於此番饋贈首先發生在兩國官方之間,特里爾市政在未徵求民意的情況下,擅自決定將中共政府送來的塑像放置在位於市中心的西緬史蒂夫特廣場上,「因為馬克思故居周邊已沒有地方可以放置」;因此,當地市民表示強烈反對,他們認為「越過市民決定這是不對的」,「特里爾的市民有權利參與決定」。

儘管投票之後的結果呈現出「43.9%的人贊成」,然而表示反對的民眾所發出的憤怒之聲似乎更加令人觸動。那位女市民在信中寫道,「這個6.3米的塑像還有底座,是不是那些遠東來的遊客還要在這裡獻花圈」;「這個中國,它把腳踐踏在人權之上,並且篡奪了我們城市的權力,他想未來在我們的聖者西緬廣場上,向馬克思的塑像朝貢」。可以看出,這位市民難掩憤怒,並非是因為情緒失控,而是想要厲聲指出馬克思及其學說對世界、尤其是對中國的負面影響。

我們大可不必去糾結過程中的細枝末節,只看誕生了馬克思及其「共產主義」的德國所表現出的態度就足以窺見一斑。是否值得為馬克思建造塑像一事不僅經由一直以來根本想不起為其塑像的特里爾這座城市回答了,甚至整個西德都在用「幾乎沒有馬克思的塑像」這一事實作答。而在多年前的東德,儘管為數不少,然而自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這些馬克思塑像也逐漸都被清除。

跳出東德,還有烏克蘭。在這裡上演的並非是馬克思像的清除,而是馬、恩的忠實追隨者、利用共產主義建立獨裁政權、並開創了「暴力革命」先河的列寧像的倒塌。有資料顯示,繼2013年的反政府運動爆發之後,「烏克蘭全境僅在一個月內就有至少130座包括雕像在內的列寧紀念碑被毀」;「幾乎每天都會傳出列寧像被『襲擊』的消息」;「首都基輔的最後一座列寧像也被民眾推倒在地」。事實上,這種大規模的列寧像被推倒的事件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初就已經發生過。

回味其中,其實不難發現,建塑像容易,推倒塑像難。只因為一旦決定推倒好不容易建起來的塑像,比當初建造之時要更為理性、會經歷更多的思考。既然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所為,也就意味著,這樣的選擇決不是因為一時腦熱,而是在看清了真相,辨明瞭是非、善惡之後,所做出的明智之選。

有人說,牆倒眾人推。這話頗有道理之處就在於,當繼承了馬、列邪說的中共獨裁政權被人識破了偽善的嘴臉,看清了假借「共產主義」行騙的伎倆,並揭開了那層掩蓋著崇尚暴力、濫殺無辜之本性的畫皮,那麼伴隨著無數毛像的相繼倒塌,這一政權轟然解體的盛景、盛況,也將會即刻在中國上演。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丹麥名導演馮特里爾因納粹言論被逐出戛納
耶穌聖袍德國特里爾展出 世界教徒朝聖
德國名城特里爾集會 聲援訴江大潮
伊萍:為甚麼說馬克思主義是西洋糟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