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1月09日訊】近日,由中國大陸知名網站公佈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針對154個國家和地區所做的GDP數據可靠性的排名中,中國以55.2分(滿分為100分)的總成績被排在第63位。儘管相對於國家總數「154」而言,中國的排名似乎並不顯得那麼不盡人意;然而,整個調查的核心詞彙「可靠」二字卻直指問題的關鍵。只要排名被甩在其它國家之後,該國的GDP數據就極有可能被質疑為「不可靠的程度越來越高,所具有的欺騙性越來越強」。因此,人們也就會不由自主的猜測,為何中國的GDP數據不如其它國家那麼可靠?中國的這一數據存在造假的可能嗎?
事實上,就在2015年10月,中國的各大門戶網站開始正式以「中國經濟總量排名第二」的標題來報導世界各國GDP排名時,其中的內容和風格已經彰顯出了不同尋常的冷靜與低調。比如,整篇報導,除標題外,正文中幾乎找不到與「排名第二」有關的詳細介紹,只在一張羅列各國數據的表格中能看到中國GDP總量達到了10385.66(十億美元)。而在其它的相關報導中,類似「中國的經濟整體上仍然處於世界產業鏈的中下游」、「人均GDP仍然低於世界平均值」、「東西部發展失衡」的解說詞,則更能讓人感覺到正面報導中所隱藏的負面情緒。
如此看來,中共自己對統計得出的GDP數據一不小心被置於世界頂端,竟是如此的侷促不安。這種由骨子裡透出的不自信在今時今日所做的「可靠性」調查中也得到了極佳的印證。英國倫敦研究公司World Economics在比對、衡量各國GDP是否可靠時,所參照的是使用的基年、計算方法是否為最新的國際標準、是否充分統計非正式經濟的規模、人均GDP以及貪腐情況這五項考核標準。就這五個方面而言,中國排名屈居人後也實有一定的道理。
網媒在公佈各項得分時,只提到了「基年」一項,即「美國、新加坡都為滿分,中國得分為30分」,由此說明中國在統計GDP這一數據時,並未及時更新數據所產生的基準年,而是「仍在使用過時的基年」。除此之外,其它四項雖未被公佈得分,但也能通過一些相關信息找到不盡如人意的緣由與出處。
2012年10月有報導稱,中共國家統計局的負責人表示,「正在對2008年SNA進行研究,將逐步按照2008年SNA的要求對中國GDP核算制度方法進行修訂。」 而在2012年之前,中國採用的仍然是《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這一體系源自聯合國1993年《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可見,中國在2012年未修訂之前,仍在採用近10年以前的國際標準。如此拖沓、遲緩的節奏,無論如何也無法讓人感受到,中國在統計GDP數據時是與國際標準同步的。
至於「是否充分統計非正式經濟的規模」,我們只看中國經濟實體中,國有企業與中小民營、私營企業的發展勢頭、所佔比重就可想像出,「非正式經濟」在權貴壟斷市場的行情下所能擁有的生存狀態以及所受到的重視程度。在政府看來,如果得不到國家扶持的中小企業無法憑藉自身的能力維持運營、上繳稅費,就會不由分說的被視為是「抹黑」中國經濟。因此在各類數據的統計中,這類不光彩、不和諧的數據只能被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事實上,在中國社會所掩藏的那些真正不光彩、不和諧的數據中,首當其衝就應該是「貪腐」這一項。儘管與世界各國相比,中國的貪腐狀況究竟能得幾分,仍是難以解開的謎團;然而流傳於民間的那句「無官不貪」的說法以及近兩年來不斷揪出大批「老虎」、「蒼蠅」的陣勢,就已經讓中國的這一硬傷呈現在世界面前。獨裁專制、缺乏監督的政體孕育出了難以計數的貪官,而貪官人數以及貪腐資產的激增也使得人口的貧富差距持續加大,以致於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在那個「人均GDP4.66萬元(2014年)」的數字中,總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此外,與「GDP總量排名世界第二」並不和諧的還有近日在網絡上流傳的一張圖片。該圖片匯總了幾年來,媒體通過文章標題、針對經濟情況所發出的警示。從2012開始,這些文章標題依次為《溫家寶:2012年可能是最困難但也最有希望的一年》、《牛刀:2013年可能是中國最困難的一年》、《2014年將是最困難一年 多省預警財政收入緊張》、《2015年是中國經濟運行相對最困難的一年》。如今,新華網又在開年之時打出了《2016年可能是最困難一年 大家要準備過苦日子》的醒目標題。
這張圖片的廣傳足以證實,對於經濟現狀,中國的老百姓其實明顯有了一種長久以來被官方所忽悠的感覺。而這種被忽悠感與上述反映出的中國GDP數據並不可靠的排名,可謂是不謀而合。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