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這九種網絡社交失誤會傷害你的信譽

張小清

人氣 1377

【大紀元2016年01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小清編譯報導)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我們大量的日常活動從與人直接接觸轉變成虛擬的網際活動,然而,我們的心態與舉止所帶來的正負效應,其實沒有兩樣。近日,美國著名互聯網從業者達拉‧布魯斯坦(Darrah Brustein)在《創業家》(Entrepreneur)雜誌網站刊文,羅列了網際交流時應規避的九種行為,考慮到東西方文化差異,特別可為華人讀者提供借鏡。

布魯斯坦女士是「公平付款」(Equitable Payments)、「財務神童」(Finance Whiz Kids)等網站的創始人,長久以來,她被很多人稱作「網絡女皇」。布魯斯坦表示:「我曾覺得這個名號帶有侮辱性,因為許多人都覺得網絡不是個好詞。但我後來意識到,僅只是因為太多人在網上行為不得當,才敗壞了網絡的名聲。」布魯斯坦也在很多場對談、演講、研討會中分享網絡溝通之道。她認為,以下九種行為特別要小心,因為它們可能會助長網絡的壞名聲!

1. 沒有徵得同意。

網際溝通的一個重要作用在於,通過引介,能為他人開創有價值的人際關係。牽線搭橋的良好意願沒有問題。而我們會犯什麼錯誤呢?作者認為,就是輕率地發送一封三方電郵;更糟糕的是,只是將第三個人的聯絡方式提供給收件方。這樣,您和您的原始對話夥伴知道是怎麼回事,可第三人在事前卻不知情。

布魯斯坦表示,在網上介紹兩人認識之前,她更喜歡先採取一個步驟,就是打個電話或發封郵件向第三方做介紹,並徵得其同意。這會讓每一人都有所準備,便於實現「無縫對接」,更重要的是,讓此舉受到雙方歡迎。

當然,有些情況下也不一定需要如此,特別是確信雙方都會歡迎這種新聯繫,或者第三方已與你建立彼此非常信任的關係。在決定採取何種步驟時,不妨設身處地為第三方考慮,問問自己,「如果我收到一封事先不知情的電子郵件,讓我和這個人連線,我會是甚麼樣的感覺呢?」

2. 不跟進回饋。

一旦別人將你引介給了第三人,在向前推進的過程中,你的後續反應是很重要的,這樣這件事才能劃下句點。具體而言,最大的錯誤就是有人幫你做了引薦,而你卻沒有告訴對方事情後來進行得怎樣。這不經意間給介紹人傳遞了一個信號,就是你不珍惜他的時間,或者你僅僅是利用了他的人緣。務必快速做個回饋,告訴對方後來聯繫得是否順利,也向對方說聲謝謝。

3. 結交損友。

在我們的孩提時期,父母往往很操心我們是否和「壞孩子」混在一起。一方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另一方面,交際圈也會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如果結交良師益友,不僅會增加聲譽,也會受到好的影響;反之,若交友不當,他們不但拖我們下去,也會讓他人疏遠我們。所以網絡交際中要注意做些清理保潔工作。

4. 回覆太遲。

布魯斯坦相信,如果24小時工作時間(約合三個工作日)之內,你都沒有跟進,就表示你不關心對方,或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大家都很忙,有各種事情需要兼顧。你的回信可以簡單到甚麼程度呢?「我積壓的事情太多,只想您知道,我看到了您的訊息。我會儘快與您聯絡,期待著我們早些連線!」

5. 自我為中心。

網絡背上惡名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不少人聲稱是在「聯網」,其實只是圍繞自己。在與人網上連線時,最好能轉換為一種好奇的心態:問對方一些有意義的問題,並且認真傾聽,從中你會有所收穫,並找到與對方的連接點。記得經常詢問自己怎麼能幫到對方,而不指望有所回報。

6. 只向上攀緣。

網絡交往中,有種心態並不少見,就是認為推進人際網絡的唯一途徑是結交地位高、有權勢的人。和業界的資深人士交往當然可以,但不要忘了,結交各個方位的朋友都是有意義的,無妨他們位居下方、上方還是與你地位相當。

7. 低估他人的關係網絡。

布魯斯坦指出,當我們結識一個人,可以說,不只是在結交他個人,實際也在接觸他背後的數百人——從社交媒體上就可以看到,一個人往往就聯繫著數百乃至數千人。對於這個人的社交圈來說,他就相當於一扇門,他的人脈多少會通過他的態度來認識你。不要因為你沒有立竿見影看到對方的價值,就輕視或放棄了對方。

8. 沒有兌現承諾。

這種失誤會快速蠶食別人的信任感,繼而降低你的信譽。如果你說今天遲些會回覆對方的電子郵件,那就做到;如果你說你會赴晚宴,那就準時前去。

9. 拒絕網上交流。

作者透露,自己每個月要在三個城市主持與網絡交際有關的研討活動,每個活動都有數百人參加。經常有人對她說,自己不需要在網絡上溝通。在布魯斯坦看來,這就等於說你安於自己的圈子、築起了一堵牆;也等於說,你永遠不會需要網際的幫助,也沒有想過要認識新朋友並幫到他們。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

布魯斯坦提及的這九個方面,從社交禮儀來看,實在是很有道理,如果在新的一年能著手完善,相信我們的善緣會越結越廣。而作為來到海外不久的華人,如能在網絡交際中調整心態、舉止合宜、建立信譽,相信也會更快地融入西方主流社會。 @#

要塑造信譽、拓展社交圈,重視我們在網絡社交中的心態及有關禮儀很關鍵。(Fotolia)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美東南隨筆】中華禮儀用語
下班時這樣做 回家不再憂心工作
吳越璽:守禮,讓人生更安全
重振中華文化 臺專家:讓中國人重視道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