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大陸一家民間研究機構近日對中共教育部直屬的75間高校,在2015年度製作的「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合規性做出評價。此次高校就業質量測評結果顯示,知名高校「有名無實」,北大、清華排名連續兩年下降。
知名高校就業質量與其聲譽不相稱
1月28日,致力於教育公共政策研究的大陸民間組織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佈了《2015年「高校就業質量年度報告」評價排名》(下稱《排名》),對中共教育部直屬的75間高校,在2015年度製作的「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合規性做出評價。
中共教育部於2013年規定每所高校每年要編製年度報告,公開畢業生的就業情況。
這次學校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發佈情況,與各高校的社會聲譽分佈似乎並不相稱。就綜合排名而言,北京師範大學在排名中墊底,北大、清華的排名卻連續兩年下降。
在2015年的《排名》中,華南理工大學達到滿分,排名第一。 高於2014年的最高分81分。北京大學從2014年的第55位(53.4分)降至第71位(46.6分);清華大學從2014年的第58位(52.6分)降至第64位(51.7分)。
21世紀教育研究院曾於2014年2月對各高校的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進行了首次測評。2015年,有40%的學校沒有按時在官網上發佈就業質量年報。
為何名校對此排名不在乎?
據大陸財新網引述21世紀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信息公開項目負責人肖丹表示,中國高校的經費來源主要是政府劃撥,不像美國高校是依靠社會資金籌措,存在回應公眾問責的需求,並須依靠信息公開來維持,甚或提高社會聲譽。
在蒲公英評論網上一篇《拿甚麼拯救高校透明度》的文章表示,最令人關注的不是排名靠前的那幾所高校,而是北大清華這些傳統名校在透明度指數方面為何會如此靠後。傳統名校擁有過大的權力,佔據過多的資源,如果其在信息公開上蒙著灰塵,那麼這些名校在招生、基建等諸多方面可能存在暗箱操作。高校信息不公開,意味著可能存在權利濫用和腐敗,而這些都有違現代大學的建設理念,也會傷及高校的信譽度。
北京青年報記者統計在京26所「211」高校發現,只有16家發佈信息公開年報,另有一家延遲公佈。而在這些公佈的信息中,財務領域:受贈捐款情況、校產和國有資產增值等信息卻玩起「躲貓貓」,或更新滯後,或鏈接失效。僅有個別學校公開了校領導出國費用。
在外界看來,高校信息公開就會讓公眾監督大學的運作,那些高校捐款、校產和國有資產等方面的腐敗現象就可能被「曬」在陽光下。中共政府拒絕信息公開與高校同理,而那些不得不公開的數據的可信性卻備受公眾的質疑。
責任編輯:李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