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聽莫札特音樂使人更聰明

人氣 2422
標籤:

【大紀元2016年0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楊沐春報導)在「音樂神童」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誕辰260年之際,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莫扎特效應」真實不虛,聆聽莫扎特音樂確能使人聰明。

據陸媒1月28日報導,近日,中國科學家發現:樂曲的節奏可能是大鼠和人出現「莫扎特效應」的關鍵;反向莫扎特音樂顯示了負向作用。

這項研究論文〈莫扎特、莫扎特的節奏和反向莫扎特效應:來自行為學與神經生物學的證據〉,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出版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

「莫扎特效應」源於1993年,當時美國科學家羅雪爾(Frances Rauscher)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的實驗論文稱:聽莫扎特的K.448號樂曲能夠改善人類的空間推理和記憶。這使「莫扎特效應」風靡全球。然而,「莫扎特效應」是否存在,一直被科學家爭論至今。

實驗證明「莫扎特效應」真實存在

中國四川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堯德中及其團隊進行了系列實驗,把100餘只大鼠分成不同組,包括讓大鼠聆聽莫扎特K.448、反向莫扎特音樂(把K.448的音符以相反序列排列);以及播放巴哈樂曲、反向巴哈樂曲。以此作為對照,保證被聆聽的音樂的物理元素是相同的。

研究人員檢測了大鼠聽音樂後不同時間點和學習記憶相關的神經因數的水準變化,以及音樂對大腦新生神經元的影響,這些實驗結果均支持莫扎特效應的存在。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通過改變莫扎特音樂的節奏或音高成分,發現保留莫扎特節奏成分的音樂可產生與莫扎特音樂類似的效果;而僅保留音高成分的音樂沒有明顯效果。這說明,節奏成分可能是「莫扎特效應」的關鍵。

在對人的檢測中,研究人員挑選60名大學生,分成三組。在相同環境下,一組聽莫扎特音樂,一組聽反向莫扎特音樂,再一組甚麼也不聽。在一週的時間裏,三組學生每天聽半個小時相應樂曲,並進行一系列包括用筆在紙上走迷宮,以及摺紙和裁紙等測試。結果發現,聽莫扎特音樂一組的學生表現更好,聽反向莫扎特音樂的學生表現最差。

研究團隊成員夏陽教授表示,他們發現聆聽莫扎特對大腦有好處,可以觀察到新生神經元的增加;而聆聽反向莫扎特對人和大鼠均有負效應,會使得新生神經元減少、行為認知能力減退。

中國古代早已論述音樂的效用

中國古代有關於音樂效用的論述。如戰國時代的公孫尼在《樂記》中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明代張景岳在《類經附翼》也曾提到:「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就是說,音樂能感動人心,而心在中醫生理學中認為能主宰人的神與志,一首歡快的樂曲能使人振奮精神,激發情趣;一首優雅的樂曲能讓人心曠神怡,安定情緒;而一曲低沉的哀樂,使人心情沉重,悲切不已。

責任編輯:華子明

相關新聞
2014新唐人兒少盃古典音樂大賽台灣精彩落幕
【視頻】他應邀寫首沒髒字的說唱歌曲
斯國3歲盲眼音樂神童 無師自通彈好琴
聽古典樂稻子長得好 臺東音樂米喜收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