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1月23日訊】中國政府公佈了去年第四季度和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初步核算的數據,總體上看,第四季度與第三季度相比,GDP的增速下滑了零點一個百分點;全年與前一年相比,也是下滑了零點一個百分點。僅從數字上看,零點一個百分點似乎並不很大,但是結合其他中國宏觀經濟的最新發展情況看,很難不讓人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雖然中國的宏觀政策制定者在拚命掙扎,但是中國的經濟困難期遠沒有度過,今年的日子將比去年更加困難!
兩個突出金融現像與GDP的增長減速疊加在一起更能說明問題。一是中國股市的斷崖似下跌。在從去年六月到今年的一月中旬的半年時間內,A股指數下跌幅度達百分之四十五以上,幾近腰斬;今年一月的前兩週,A股再次下跌,跌幅接近百分之二十。有人說,中國的股市與實體經濟並無聯繫,很難通過股市的下行得出宏觀經濟出了問題的結論。事實上,股市和實體經濟在趨勢上是有關聯的。實體經濟出了問題,市場喪失了信心,股市就會出現斷崖似的下跌。
另一個金融現像是人民幣的快速貶值。中國是一個有著大量貿易順差的龐大經濟體,同時又有著巨額的外匯儲備,一般來說,這樣的經濟體的貨幣大幅度貶值的幾率不應該很大,但是從去年八月份以來,人民幣的貶值不斷貶值,五個月內的貶值幅度接近於百分之八,而離岸人民幣貶值的幅度則更大。在剛開始一次貶值人民幣百分之二之後,中國政府信誓旦旦地對外宣傳,貶值是一次性的,人民幣不存在繼續貶值的趨勢。但是,中國的宣傳並沒有成為事實。
與股市快速下跌一樣,人民幣貶值的背後既有實體經濟的問題,也有人們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問題。實體經濟的問題表現在,中國早已出現的實體經濟產能過剩的現像日益突出,在中國的投資收益隨之快速下降, 沒有錢賺,資金當然要離去。大量資金的抽逃,則必然造成人民幣的貶值。當人民幣的貶值成為一種市場情緒之後,無論是大型的投資機構還是居民散戶,都會爭相拋出手中的人民幣,轉向持有幣值穩定的貨幣。
中國經濟的增速是從五年前開始由兩位數走向一位數的,而且從趨勢上看,一年低於一年,去年以來更是是一個季度低於一個季度。中國領導人喜歡說,中國經濟已經達到了一個新常態,但是從經濟不斷下滑的趨勢上看,中國經濟顯然還遠遠沒有達到一種常態。從經濟學上看,所謂的常態實際上指的是一種均衡狀態,也就是在沒有外力推動之下,能夠自動維持的一種狀態。但是中國經濟顯然不是這樣,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境是,雖然政策制定者使出了吃奶的力氣,經濟卻繼續加速下行,這絕不是常態。
責任編輯:任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