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全美高選擇性的大學,多數在招生簡章上都是秉持「有教無類」的原則,歡迎所有對學習有興趣、多元背景、有抱負的學生入學,哈佛大學並且強調學生的財務狀況,不會成為阻擋學生加入哈佛的因素。但是,根據「傑克肯特庫克基金會」(Jack Kent Cooke Foundation)1月11日的報告顯示,過去10年,美國名校(highly selective colleges)低收入學生比例不高的情況一直未見顯著改善。
石英網站(qz.com)13日報導,根據「傑克肯特庫克基金會」分析聯邦政府的數據顯示,在美國名校中,即名列「2015年巴倫美國大學排名」(Barron’s Profiles of American Colleges’ 2015 rankings)前91名的大學,約有2/3學生來自全美前1/4富有家庭,而來自最底部1/4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比例僅3%。
相對於較難進入名校,競爭力較弱的大學,如社區大學,學生的經濟狀況分布較為均勻。
造成這種狀況,可以歸因於幾個因素。首先,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通常擁有更好的教育資源,父母支持就讀私立的大學預備學校、課外輔導、及有助增廣見聞的昂貴旅遊。
富有家庭孩子除了有父母隨時的提醒、鼓勵設立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標外,也可獲得額外的課業輔導及協助,因此有較佳的學業測試成績及完美的大學申請文件。
除了經濟狀況不均衡的因素外,還有低收入家庭學生信心不足的原因。「傑克肯特庫克基金會」的報告,只有23%表現優異的低收入家庭學生,選擇申請排名較高的大學,這個比例在富裕家庭是48%。推測原因是低收入家庭學生對自己是否有資格獲得入學許可沒有信心,或自認不屬於這類大學的群體。
此外,知名大學的拒人千里印象也是可被歸責的因素。全美前91大大學,普遍給人具有排他性及入學難度高的印象,加之大部分學生不了解政府提供的助學計劃,造成低收入家庭學生認為美國的高選擇性大學只對富裕家庭學生開放,只有這些學生可以申請。唯有去化這些成見,才能消弭高選擇性大學學生經濟狀況不均衡的情形。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