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退徵文】「真理標準討論」是中共洗腦術(2)

人氣 231

【大紀元2016年01月14日訊】

(二)真理,人「檢驗、發展」得了嗎?

「真理標準討論」,重複了「檢驗、發展真理」的邪說。而真理,乃天地運行規律,涵蓋洪微十方,貫穿古往今來,遍及無限時空的各個層次,在人類誕生之前,就早已存在不知多久了,遠遠超過了人的檢測能力極限。人永遠都不可能觸及其萬一,只會囿於自己能夠觸及到的那麼一點點的範圍之內。有句老話講:「海水不可斗量」,是說,超出極限,工具就沒用了。而人的感官能力很有限,又連「檢測」真理的工具都沒有(也不可能有),怎能「檢驗」、「發展」真理呢?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國人自古以來相信和遵守天人合一,人與天地溶合,相依生存。」(《九評》之四)真理(正教教義)本為神傳。對真理,人,只應尊重、崇尚、敬仰、追求、領受、認識、遵從、順從、服從、堅持(同化)、衛護,並且要虔誠、堅定,才是。所以,西方講「信」,東方講「悟」(信而「領悟」)。「人貴有自知之明」,敬神乃為最大。

再說,真理,確定無疑而永恆不變(如有變,那也是「天機」、「神事」),非同實證科學中的「假說」,壓根就不存在被檢驗、再發展的問題(這一點,下面再論)。

對此,共產黨心知肚明,諱莫如深,極力迴避,卻假裝若無其事,不屑一顧,如同對待「實踐根本沒有當任何標準的資格」問題一樣,楞把「人可以檢驗真理」這個偽命題冒充為潛在的大前提。然而,正因為「實踐沒有資格當標準」,人也「檢驗」、「發展」不了真理,它才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妄言來蒙人呢。騙子就是騙子。

信仰自由,是天賦的人權。正的信仰,不僅僅是現代人所認為的「精神需要」和「精神生活」,而是人類生存的正常狀態、基本條件和根本依據,即:人與天保持「天人合一」的紐帶,教人類在整個大的生態系統之內,自動擺正自己的位置(安分守己),從而維持人間秩序不亂、生態環境良好的保證。這首先是、也主要是體現為良知、正念、善心(佛性),即:對天對神的敬畏,對天理對真理的尊重、追求、敬仰、崇尚、信奉、秉持和衛護,對道德對良知的注重和堅守。知道「蒼天有眼,神目如電」,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能夠按照道德標準自我約束。宗教(這裡當然指的是正教)的職能和作用正在於此,古代社會的道德水平的維繫正賴於此。這也說明,人的生存方式就是仰仗、依賴天地的生存方式,離開天地,人根本活不了。別的不說,一斷氣,命就沒了(馬克思「生產力第一」的邪說,故意撇開了陽光、空氣、水等天賜予人的生存因素,也是在玩弄「大前提」的邏輯陷阱)。

而共產黨可不是一般的騙子,它搞暴政邪教合一,是竊國大盜加信仰大騙子。它發現,人這一萬物之靈,很脆弱,很好騙。人對天心存敬畏、仰賴心理,是正常狀態。但若一旦對神失去了應有的虔誠和尊重,那人在道德上的自我約束就鬆懈了。而若不信神了,那麼道德的自我約束就廢棄了。這時,只要把控名韁利索、情網欲壑,它就能舉國「牽牛架戶」了。共產黨要的、干的,正是這個——取代神來操控人,廣告詞曰「解放全人類」。其歪理邪說,就是牽「人牛鼻子」的無形鐵環。它牽「人牛鼻子」幹甚麼?

「共產黨的目的是為了操縱人,逐漸把人改造成造反的革命暴徒。」(《九評》之四)怎麼改造人呢?主要是「改造思想」、「改造世界觀」、「改造思維方式」(它清楚,真正支配人的行為的「總開關」,是思想,是理念、觀念。它講唯物論,完全是故意給人下蒙汗藥)。把人的後天觀念作為操控人的把手,這是它玩弄「實踐」概念的秘笈所在。具體說來,就是改造、更新「理念」、「觀念」,鄧小平叫「換腦筋」,也就是通過製造後天的邪惡觀念,來埋沒、扭曲、異化人的本性。

為此,它就假借「信仰」、「真理」的名義,利用人的劣根性,即私慾、無知、狂妄、虛榮、貪婪、恐懼、妒嫉、懶惰、虛榮等負面因素(魔性)和對環境的仰賴心理,引人入套,再把負面因素不斷加以強化、黨性化,藉以營造和推行黨文化,反過來說,使被黨性化後的這些弱點變成黨文化虛妄變異思維框框的支撐。

「在實踐中檢驗、發展真理」的謬論,可以說就是這樣一種「引人入魔」的「人牛鼻環」。

展開來說,這一「人牛鼻環」的用向與效能主要在於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訴諸感官,扼殺良知、理性,把人馴化成「高級動物」——「甘願把一切獻給黨的老黃牛」。

「你這個畜生!」這是過去罵人最損的一句話。可在今天的中國大陸,有多少人以「高級動物」(動物再高級,也是動物、畜生)自居而不以為恥?以給惡黨運糧草、送「特供」、造屠刀、傳謊言的「革命老黃牛」為榮?而像以打油詩「我是黨的一條狗,坐在黨的大門口。叫我咬誰就咬誰,叫咬幾口咬幾口」自嘲的黨媒,那種不以狗自喻為羞,反以為榮的變態心理,就更不值一提了。這不能不承認,中共的洗腦,對於良知、理性的扼殺,實在是非常厲害和成功。

中共搞「真理標準討論」,何以貶低、扼殺人的理性呢?言其「實踐」歪理時,馬克思直言不諱:「訴諸感官」;列寧毫無顧忌:寄希望於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托洛斯基更進一步,妄想條件反射能從心理上生理上改變人,像狗一樣一聽到午餐鈴聲就流口水,讓士兵一聽到槍響就勇往直前,為共產黨獻身;毛澤東出口成「髒」:「屁股指揮腦袋」,連舉例子都只講「吃梨」品「味兒」,誘人流涎為止,故意隔開理性思考。鄧小平更乾脆,索性跟動物劃等號:「黑貓白貓狸花貓,逮住老鼠是好貓」(倒是也有文縐縐的話: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是物質利益原則)。江澤民則是井蛙洞鼠:「悶聲發大財」。

說穿了,就是放縱肉慾、獸慾(它講人是猴子變的「高級動物」)、私慾、魔性,就是讓人「跟著感覺走」,還不是跟著正常的感覺走,而是跟著共產黨刻意製造的紅色恐怖下的錯覺走。其實,無神論、唯物論、進化論和鬥爭哲學,都不外是某種錯覺,盲人摸象般的錯覺而已(科學沒有否認神的存在,並未證實也證實不了神的不存在,以及物質唯一、生物進化,反倒發現了神跡、物質以外的因素和否定進化論的證據)。之所以「訴諸感官」,就是為了利用、製造、扭曲、固化和誘導錯覺。因為它無非是教人像畜生那樣任其宰割(「甘願把一切獻給黨」)、「聽吆喝」:「黨指向哪裏就打到哪裏」,「黨叫幹啥就幹啥」;「甘做黨的馴服工具」、「甘當革命的螺絲釘」,「甘當革命老黃牛」。

有人想,「真理標準討論」,不是否定了「文革」,否定了「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誌——「兩報一刊」社論)嗎?

是。它是否定了一些廢皮舊毛。而主體呢?

除了使中共逃脫了「文革」後的生存危機、信仰危機之外,在「解放思想」的名義下,把人們的思想再次禁錮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樊籬之內。說到底,不過是給「文革」洗地,再次為「偉光正」背書,為中共躲過滅頂之災鳴鑼而已。

想想:是不是?「兩個凡是」換成了鄧小平的「說一不二」。邪黨通過「真理標準討論」否定了它要報廢的皮毛,為的是教大家再次肯定,起碼得在口頭上再次承認它「永遠偉光正」,「即使有保留意見,在行動上也不能有任何反對的表示」。對「文革」的否定亦然。說是「徹底否定」,而錯誤只屬於個人和集團,說是「毛澤東個人錯誤發動、被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利用」。但其實呢,搞「文革」,中共中央有個集體《決定》,即「十六條」,即使在形式上,其「黨的領導作用」,比之只是發了黨政中央部門文件的「鎮壓法輪功」運動,也更明顯些。同時,還肯定了毛的動機是好的,而黨媽一點錯誤都沒有。這場「把國民經濟折騰到崩潰邊緣的浩劫」(「實踐」),「檢驗」出來的就是這麼一點兒玩藝兒。「偉光正」還是「偉光正」。根本不須、也不許「檢驗」,被自己再次貼上「免檢」標籤後,就算是「經過群眾實踐的再檢驗」了。

討論完了,回頭幹甚麼呢?「團結一致向前看」,還是「黨叫幹啥就幹啥」,「黨說咋辦就咋辦」:「團結一致」,即「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無條件地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向前看」,即「不要糾纏歷史舊賬」(「文革」時,整人,講「歷史問題,要過細,不能粗枝大葉」;事後,它怕被清算,就講,「歷史問題宜粗不宜細」),只管「向錢看」(「只有向錢看,才能向前看」。因為邪黨要抓錢了,大家都被弄得窮怕了)。所以,「六.四」屠城後,一句「穩定壓倒一切」,又被宣佈為「實踐檢驗」而成的「真理」了,就連很多「民主鬥士」也與「廝」俱進,把帶血帶毒的燈紅酒綠「感覺」成了「新的真理」了。

可見,如此「訴諸感官」,結果是,人連正常的「感覺」都失去了,幾乎只剩有紅色恐怖假象所造成的錯覺了。「因為中共宣傳的是無神論和唯物論,「黨叫幹啥就幹啥」這句話顯得尤其可怕。因為人們不再相信天理,只要能夠討黨的歡心,給自己帶來好處,就甚麼壞事都敢幹。目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迫害法輪功。很多警察以迫害政策為藉口,說是上頭叫干的,因而對法輪功學員大打出手,甚至將人活活折磨致死,還有的跟黑心醫生勾結,活體摘取法輪功學員器官。」(《解體黨文化》之五)而到了今天,王立軍、薄熙來、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蘇榮、李東生、周本順等鎮壓法輪功的主要干將,一個個被押上了審判台(實際上,反腐敗中倒台的,絕大多數都是「六一零」系統的大小劊子手),三退人數已經接近兩億二千五百萬,訴江人數已經超過二十萬,不少參與迫害的黨官、警察已經收手,認真聽真相,有的開始反戈,支持訴江,保護法輪功學員,主動贖罪。可是,仍然有些人繼續行惡。除了那些罪大惡極,無可救藥者外,也有不少是良知尚存的「不識時務」者,除了私心,主要是因為不瞭解真相,思想殭化,又養成了盲目「跟著感覺走」、「隨著上面干」的習慣。「訴諸感官」,害死人!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淩曉輝:中共感謝日本侵華的真情表白
淩曉輝:中共賣國、破壞抗戰真相知多少?
淩曉輝:中共陰謀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三退徵文】風火哪吒:中國特色的食品「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