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中國經濟放緩後果比預計更嚴重

人氣 3563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9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9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縮寫IMF)總幹事拉加德表示,中國經濟放緩對世界經濟帶來的衝擊及其後果比之前預計的要更嚴重。與此同時,亞洲開發銀行表示,因中國經濟放緩,整個亞洲的經濟被拖入慢行道。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9月22日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幹事拉加德在華盛頓表示:「我們對中國經濟減緩已經做過預計,但是中國經濟放緩的程度以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和產生的後果比預計的要更強烈」。一個國際機構的領袖做出如此表述,可見中國經濟的問題在外界看來非同一般。拉加德補充說,中國經濟發展減緩已經導致原材料價格下跌,這對那些出口原材料的國家衝擊不小,尤其對這些國家的公共財政會有很大影響。

不僅是大宗商品,中國資本貨物的進口量也有所下降。世界經濟論壇9月21日消息,資本貨物的進口量下降將會對德國等一些歐洲國家產生影響,諸如巴寶莉、寶馬等歐洲公司在中國零售業的盈利也會因此下滑。

與此同時,亞洲開發銀行22日下調了中國2015年全年的GDP增長,為6.8%,低於中共政府年增長率7%的目標。該行在聲明中表示,整個亞洲地區今年的經濟都將隨著中國的減緩而減緩。亞洲開發銀行對亞洲地區2015年和2016年的經濟預估也分別從之前的6.3%下調到5.8%和6%。

中共官方的一家機構也做出了類似的預估。《上海證券報》22日公布的一項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報告預估,中國的經濟增長大約是6.9%,同樣低於官方公布的7%的目標。

即使如此,依然有很多經濟界人士認為中共的經濟數據有假,所以在假的數據上得出的GDP數據也是不準確的。

花旗集團在9月8日發布的一份分析報告中說,未來兩年有55%的可能性全球經濟將陷入某種形式的衰退。這一次的下滑將由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的需求下滑而產生。

花旗首席經濟學家布特(Willem Buiter)表示:「世界似乎在面臨實實在在且日益增加的衰退風險,它是由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所帶動的。」在布特看來,擔憂的理由之一是,中國的GDP增長接近4%而不是政府的目標7%。對於發達經濟體而言,中國的困境可能會通過貿易下滑傳染給它們。#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美聯儲決策受中國經濟影響 投資者失望
吳惠林:讓海耶克重生
擔憂中國經濟 美將與習討論人民幣貶值問題
中信證券困境突顯中國經濟風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