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9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溫文清芝加哥報導)以幫助他人為最快樂的事,鄔亮珊和彼得‧普爾(Peter Porr)二人於三十多年前創辦東南亞中心,多年來服務上萬名移民。為此,市政府特地將北華埠Ainslie街命名為「鄔亮珊和彼得‧普爾街」 (Honorary San O and Peter Porr Way),9月11日上午舉行了簡單隆重的揭幕儀式。
48區區長哈里‧奧斯特曼(Harry Osterman)和46區區長詹姆斯‧卡普曼(James Cappleman)均出席了儀式。奧斯特曼表示,鄔亮珊和普爾35年來傾心投入社區服務,就像屹立的大樹一樣為社區的老人、孩子和弱者擋風遮雨,令人感佩。不止如此,他們還努力將移民的需要反映到州政府,讓民選官員聽到他們的聲音,以求更進一步解決移民服務的問題。他希望眾人都以他們為榜樣,多為社區做出貢獻。
鄔亮珊感謝東南亞中心所有員工多年來的付出。她表示,今年是對該中心來說最為艱難的一年,州政府的預算削減使中心的經費大幅減少,她希望社區熱心人士雪中送炭,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提到因語言不通而被誤關精神病院、去年離世的蔡紹華(David Tom),鄔亮珊不禁潸然落淚。蔡紹華年紀輕輕就被關進精神病院,30年後才被放出來,那時已經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多虧東南亞中心收留了他,鄔亮珊和普爾成為他的法定監護人,30年如一日的照顧他,直到他去年離世。蔡紹華留下的20萬賠償金捐給了東南亞中心,用於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香港移民陳太則激動的分享,她的兒子陳欽淇從小調皮好動,到東南亞中心課後輔導班學習後,得到鄔亮珊和普爾二人的熱心幫助,兩家更是因此結下深交。陳太表示,對他兒子來說,二人既是朋友,也是人生的導師,陳欽淇後來就讀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現在已經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際經濟主管。
35年全身心服務社區 無怨無悔
鄔亮珊1975年帶著弟弟從越南逃難來美,當時身上只有10美元。來到美國後得到了非盈利機構的幫助,鄔亮珊說,這些人與她素不相識卻無私相助,讓她也決定投身社會服務,用自己的雙手來幫助移民。
東南亞中心成立於1979年,起初的名字是「印支華裔聯誼會」,後更名為「東南亞中心」。開始的10年,中心沒有任何政府資助,鄔亮珊和普爾兩人完全不領薪水,每天省吃儉用,把所有的精力、資金全部投入在東南亞中心上,幾乎沒有節假日。
幾年前,鄔亮珊不幸被診斷出患上癌症,完成治療後她又毅然返回東南亞中心,繼續為大家服務。
當天鄔亮珊表示,幾十年來她雖然生活簡樸,但從未對投身社會服務有過任何抱怨和遺憾,而她最大的心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社會工作。而普爾也表示,這一輩子讓他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能夠幫助到別人。◇#
責任編輯:唐明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