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股市內部現「內鬼」 網曝股災真正元凶

人氣 19397

【大紀元2015年08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頓綜合報導)中共「國家隊」救市的主力中信證券以及中共市場的監管者證監會先後曝出「內鬼」。有博客文章披露,中國股市這2次股災的原因就是權貴集團,這些權貴階層成員兩頭通吃:中共國家利益和股民的利益。

網曝利益集團是股災的元凶

8月30日晚間,中信證券發布公告,承認公司幾名高級管理人員和員工被公安機關要求協助調查,並稱公司予以「積極配合」。

8月25日,中共官媒新華社曾報導,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徐某等8人涉嫌「違法」從事證券交易活動,被公安機關要求協助調查。但中信證券8月26日發布公告稱未收到任何通知。

財新網披露,被要求協助調查的8人包括: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董事總經理徐剛,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葛小波和劉威,中信證券權益投資部行政負責人許駿、證券金融業務線行政負責人房慶利、中信證券金融業務線的姚傑、中信另類投資部的汪定國以及董事會辦公室副主任梁鈞。

除中信證券外,中共證監會也曝「內鬼」。中共官媒新華社微博「新華視點」8月25日披露,中共證監會工作人員劉某及離職人員歐陽某涉嫌內幕交易、偽造公文印章,已被公安機關帶走協助調查。

財新網8月26日報導,通過多個渠道證實:證監會工作人員劉某為證監會發行部三處處長劉書帆;離職人員歐陽某為原證監會處罰委主任歐陽健生。

8月28日下午,中共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證監會近期向公安部移送了22起涉嫌犯罪案件。主要涉及操縱市場、內幕交易、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件、編造傳播虛假信息及非法經營犯罪的案件。

陸媒《證券日報》發文承認,有「自己人」和外部力量合夥「攻擊中國股市的軟肋」。

評論人士祝振強的博客文章8月27日稱,中信證券是7月第一次救市中,當仁不讓的「國家隊」主力中的主力。不曾想,卻被曝乃賊喊捉賊的「內鬼」、「內奸」。中共證監會是市場的監管者,其有關人員也被調查。僅從「中國證監會」、「中信證券」及「董事總經理」、「執行總經理」來看,中國股市的當下及未來,即讓人不寒而慄。而又有多少「董事總經理」、「執行總經理」還潛伏著?

文章稱,8月25日,政府出「大招」、「組合招」——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這其中,一個重要意圖就是,挽回頹靡的股市。但是,「市場」——背後的利益集團成員卻躲在暗處,冷眼旁觀,無視政府的意圖與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權貴利益者不僅掌握著很大程度上的國家機器執行權,且掌控著話語權——前述「市場」「市場尋底」以及放風抵制政府部署、意圖,是其常見的手段。

文章稱,中國股市從6月以來的這2次股災的元凶,就是因為有權貴階層在,權貴者以中共國家利益的面目行市,兩頭通吃,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對國家利益一網打盡;並且,利用其手中掌控的執行權、話語權,下套、設阱,「割韭菜」似的搾乾著散戶股民的資金。

此前報導稱,中共前黨魁江澤民集團被指是最貪腐的權貴集團。有陸媒報導,中國這次「股災」存在一種甚至多種勢力的惡意做空。也有海外媒體報導,包括江澤民、曾慶紅家族利用數萬億做空股市。

傳劉雲山父子聯手惡意做空股市

8月28日「新華微播」在微博引用了一張圖片稱,目前根據各方面消息已基本確定事情脈絡:中信證券聯手某三家著名國際對沖基金做空A股,手法是利用不記名的虛擬子帳戶和資管的公允交易平台控制了大量殭屍戶。資金通過地下錢莊出入市場。同時證監會及證金內部有策應,通風報信,掌握國家隊主力節奏。

「新華微播」對此評論:如果情況屬實,中信相關高管應該集體死刑。

該帖引發網絡熱議,網民直指劉雲山父子聯手惡意做空股市。

海外中文網也曾報導,中信證券內部人士透露,徐剛的上司正是中信副董事長劉樂飛。

劉樂飛還是現任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其父親是中共江派常委劉雲山。

7月7日與7月27日,習近平當局忙於救市之際,劉雲山主管的新華社接連在其客戶端和Twitter帳號上發帖稱「救市無效」、「崩潰再現」,明顯與習當局唱反調,引發市場恐慌。

知情人士稱,劉樂飛和掌控宣傳的父親劉雲山,在股市中聯手,利用內幕消息與操作套取利益,而且早有前科。

接近中共財經高層的知情人士透露,據說江派各大企業都集體參與做空A股,江派常委劉雲山之子劉樂飛是幕後操盤手之一。

有分析人士稱,此次當局直接將劉樂飛手下的總經理拘查,命令來自高層,實際就是藉此警告劉雲山。

時政評論員周曉輝認為,劉樂飛如何動用中信證券等介入股市暴跌,大概是徐剛被帶走協查的原因。心中有鬼的劉雲山父子,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局。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傳北京當局定性股災為「國家危機」
對沖基金Citadel子公司被查 股災隱現劉云山父子
陸股暴跌 習親信孟慶豐出手打擊地下錢莊
中信證券8人被查 習當局或鎖定劉雲山之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