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8月20日訊】根據大量媒體報導、多方信息來源、各類不同尋常的跡象加以綜合、分析和研判,筆者推測 :江澤民、曾慶紅等血債幫主要成員有可能已經在7月24日前後落網。中南海一旦宣佈這一消息,報導中國政治新聞的大潮將會頃刻迸發、呼嘯而至,並以鋪天蓋地之勢,驟然覆蓋全球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
繞不過去的大背景
抓捕江澤民,這是中共黨內習近平、胡錦濤陣營與江澤民、曾慶紅為首的血債幫集團長期廝殺臨近高潮、權鬥急劇白熱化的必然結果。
抓捕江澤民,這是法輪功掀起的控告江澤民的浩蕩大潮今年5月開閘以來,在中共黨內引發新一輪震盪的強烈效應。據悉訴江潮今年5月興起之初,有人獻策於王歧山 :告江人超過十萬即可布網,訴江狀超過十萬即可抓捕,但捕江之後不必急於宣佈。形勢的發展似乎在印證這一傳聞。
抓捕江澤民,必須趕在大規模經濟危機爆發之前。中國今年6月起股市動盪,房市、製造業、出口、基本建設等各領域一片低靡,外資也紛紛撤離,江、曾集團仍然不遺餘力地持續引發中國經濟全面大塌方,以全體中國人為人質,妄圖以此綁架習近平陣營。危機迫在眉睫之際,不動手更待何時!
抓捕江澤民,必須趕在令完成的「政治核彈」引爆之前。活摘手段的慘絕人寰、政治迫害的駭人聽聞、專制暴政的殺人如麻……, 有些絕密材料一旦曝光,其釋放的政治衝擊波與道義核輻射將頃刻間摧毀中共政權虛假的合法性。習近平若不抓緊時間與血債幫迅即切割,必將為之陪葬。而擒拿江澤民之舉,則可使習近平擺脫陪葬的命運,贏得開創新時代的先機。
抓捕江澤民,必須趕在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9月3日北京閱兵之前。即便習近平拿下江、曾,血債幫群龍無首,殘餘勢力仍可能以暗殺、爆炸等手段作困獸之鬥。若不斷然收網,以曾慶紅之詭計多端,習近平閱兵之時恐怕難以躲暗箭、避暗殺、防暗算。因為從軍事學角度而言,矛(攻方)永遠比盾(守方)更具主動性,沒有進攻的單純防禦,則防不勝防。所以要麼習近平取消閱兵或改期閱兵,否則就必須在閱兵之前及時反擊、果斷出手 !
抓捕江澤民,必須趕在習近平9月訪問美國之前。因為令完成的「政治核彈」材料有可能已經交給美國官方機構。材料中所包括的以「超限戰」閃電一擊制伏美國、進而稱霸全球的戰略佈署,會令美國人瞠目結舌 ;「超限戰」所計劃使用的武器類型與戰爭手段可能遠比活摘器官更殘忍陰毒、更肆無忌憚、更滅絕人性,會讓美國人心驚肉跳。面對美方的有關詰責,習近平必須能夠作出這樣的回答 :中方已經開始清除(或正在全面清除)我們內部策動並謀劃「超限戰」的勢力。逮捕江澤民等人,就是中方永遠、徹底棄絕「超限戰」,並準備書寫中美關係新一頁的最具實際意義的行動。
抓捕江澤民,最有可能的不是將來時,甚至也不是進行時,而已經是完成時!
運籌千慮,決勝一擊
習近平、王歧山對抓捕江澤民當然會反覆運籌、多方佈署,並完全有可能把最終收網的時機選在今年7月下旬北戴河會議期間,用的是華國鋒、葉劍英抓捕「四人幫」的套路。這也是這個「槍桿子裡面」「出」而生之的政權的常規選項。
據報導,習近平早已獲悉周本順與江澤民、曾慶紅等人勾結,策劃在北戴河會議期間發難。最可能的版本是,習佯裝不知情,待江、曾、周等北戴河聚首之際,出其不意,突然收網。最可能的收網時間似應為7月24日(與周本順落網同日)。有關江在北戴河游泳的報導如果屬實,或是此前稍早幾天內的事。當然,江澤民對外聯繫被完全切斷的次日上午,江本人尚不知情時下海游泳消遣一下,也不無可能。還有另一版本 :老謀深算的曾慶紅或未赴會 ;習近平、王歧山手下人員在北戴河抓捕江澤民、周本順等人之際,同時在別處拿下曾慶紅。當然不排除其他可能性,如江澤民「八一」前後與郭伯雄同時落網,或「八一二」天津爆炸案後被控,或至今仍未落網,等等。不過筆者認為這些可能性均低於7月24日前後落網的可能性。
收網行動由中紀委、中央警衛局聯合實施 :中紀委的人向當事人宣佈有關決定,當事人反抗則有中央警衛局官兵出手予以制伏 。
收網過程中的外圍警戒行動估計由武警司令員王寧、海軍政委苗華兩位將領具體實施 :王負責陸地警戒,苗負責海上警戒。空軍、北京軍區野戰軍估計不會抵近行動。推測版本之一是 :王寧指揮武警部隊控制所有通往北戴河的陸路,在北戴河區域以及附近的秦皇島、撫寧、昌黎、樂亭、盧龍等地展開警戒。當時穿武警制服的人員可能並不太多,相當數量的武警官兵可能身著便衣,喬裝成民工、攤販、司機等,以免引起對方警覺。苗華則率海軍部隊巡弋於鄰近北戴河的任務海域,用潛艇、水面艦隻、海軍航空兵的飛機組成水下、海面、空中一體化的立體警戒線。這也屬於北戴河會議海上保衛工作的傳統規格。習近平在7月31日晉陞了10位上將,其中王寧、苗華兩人屬於破格晉陞,這或許與兩人指揮該次重大行動並立了功有關。
道是「無會」卻有會 ── 北戴河今年不尋常
北戴河今年不尋常 :先說「有會」,接著說「無會」,後來又似乎有會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先出現的「有會」風聲,既是合乎慣例的常規說法,或許也是為了誘使江澤民、曾慶紅前往北戴河赴會的迷惑性策略。為此習近平可能還有意推遲了郭伯雄落馬的時間表,以便造成軍隊內「打虎遇阻」、一時難以拿下郭的假象,使江、曾認為形勢尚可,不妨與劉雲山等三現任常委聯手,讓周本順挑頭在會上向對手發難,放手一搏。江、曾、周等一旦落網,劉一被控,宣佈拿下郭便立即提上日程。因此江、曾落網,似應與周本順落網同步或准同步,也就是說應早於郭伯雄落馬的7月30日。
接著說「無會」。這樣的爆炸性重大政治事件影響大、牽涉面廣、需要後續處理的事宜多,尤其在江、曾、周等人一時還是軟禁在北戴河為宜的情況下,官方當然需要暫時保密,以避免過早走漏風聲。因此來北戴河的人越少越好。放風「無會」,可至少「勸退」一部份退位高官及家屬、勤雜人員、記者等,可能還涉及其他一些因素。
北戴河後來又似乎有會了,還能見到政治局成員的身影,這就可能是「中央在開會」了,或許還真的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政治局、軍委要開會聽取中紀委、中央警衛局(可能還有外圍警戒部隊)的有關行動結果的匯報。政治局還要對處理江、曾等人形成初步決議。接下來還要開一系列「打招呼」性質的擴大會議,通報事件、要求表態、分配逐級傳達任務、宣佈有關紀律和注意事項等等。召集軍隊、武警、公安、國安高層,確保「槍桿子」、「刀把子」聽從指揮。召集各類媒體高層等「筆桿子」、「喉嗓子」,統一宣傳口徑、保密時限及放風節奏。召開國務院各部門高層會議,佈置應對經濟危機與社會動盪的應急方案等,抓緊「錢袋子」。書記處開會,佈置黨員幹部思想認識「轉彎子」的工作,等等等等。當然為了掩人耳目,某位或某些常委哪怕已經落馬,仍可像當年周永康那樣,露面接見一下專家、勞模或其他群體的代表,並借媒體報導以昭示天下 :北戴河正處於「無事之秋」。
但今年北戴河絕對是多事之秋 :忽爾是劍拔弩張的抓捕行動,轉爾是人來人往的系列會議。重大變故發生後,各路人馬、各套班子或許正開足馬力、加速運轉,以完成某些必須趕在消息公佈之前的前期準備工作,但表面上北戴河卻是一派風平浪靜的景象。這就是不少中國人都懂的「內緊外鬆」。
媒體軍管 :卡住對方喉舌
要「內緊外松」,還必須嚴控媒體,卡住對方喉舌,換上自己的「筆桿子」、「喉嗓子」。
1976年10月6日晚,華國鋒、葉劍英逮捕「四人幫」行動之際,耿飆奉命對電台、電視台實施突擊性秘密軍管。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媒體也同時實施軍管。為了儘可能遲滯、延緩、減弱粉碎「四人幫」這一爆炸性重大政治事件在中共黨內和社會上引起的震盪,此後多日,廣播、電視對這一業已發生的政治巨變隻字不提、秘而不宣,除了不再使用有利於「四人幫」的「按既定方針辦」這一提法外,播出的節目似乎一切如常。報刊也一如其舊。
習近平1979年至1982年在中共中央軍委辦公廳工作時曾任耿飆秘書,想必得其真傳,同樣深諳此道。因此,掌管宣傳大權的江派常委劉雲山可能7月24日前後已經被控制,同時被控或拿下的可能還有一批江派的文宣要員、黨媒干幹將。目前,劉雲山似乎仍可在某些場合與媒體上露面,但極可能已經不再握有權力。這已有周永康的前例在先。
與此同時,應有軍方人員奉命進駐各大關鍵媒體,暗中實施軍管。這些媒體的中樞部門會接獲類似命令 :一切聽從新進駐人員及臨時班子的指令 ;即使江澤民落網後也不准走漏風聲,短期內不能讓外界與公眾覺察業已發生的重大政治變故 ;必須依照中南海命令,視情況、按節奏將有關信息漸次放風,以便將各類震盪的爆發點儘可能在時間上前後錯開,防止發生共振,從而贏得緩衝時間。
輿論戰 :放風的策略與節奏
習近平陣營對江澤民集團的輿論戰一直是「溫水煮蛤蟆」、慢工出細活,不管北戴河是否完成了「快刀斬亂麻」的圍殲作業,還是節奏依舊,不急於吹風。直到7月31日國防部長常萬全「八一」講話,才首次試著放風,顯現出第一次升級。
常萬全的講話,隻字不提「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毛主席」,讓毛左們憤憤不平,甚囂塵上。但講話提到「鄧小平理論」與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的時候,倒也沒有遺漏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似乎顯得黨內現有各派勢力之間都相安無事,似乎與法輪功訴江大潮恍若隔世,似乎對官方為訴江潮開閘、放行也視而不見。
到底是軍人,深諳「避實擊虛」之道。「避實」,就是避而不提江澤民、訴江潮、北戴河會議等等當前現實、具體的人和事,暫且迴避最直接的現實政治話題。而照樣提「三個代表」則是緩兵之計,主要目的是讓一部份江派人馬和追隨者繼續觀望、等待。因為時間拖得越久,發洩性、對抗性衝動情緒及行為指數越低,為江澤民集團鋌而走險的人也就會越少。「擊虛」,就是有意「務虛」,讓人關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之類的籠統提法和抽像概念、「毛主席」之類的人物評價,把公眾的注意力引向與現實關係相對間接的方面。
雖說是「避實擊虛」,但卻是虛中有實,是實實在在地作了一次輿情試水或民意測驗,以瞭解公眾及各政治、社會群體心理反應的強度與表現形式。對江派和毛左而言,「否定毛澤東思想」和「陷害江澤民同志」兩項命題可能會引發的心理反應大致處於同一強度等級。對常萬全講話後的各方面反應作量化分析,就可以大體上推測出宣佈江澤民落網時這類人群心理反應的強度指標及相關行為方式。
「八一」慶祝活動,常萬全和其他軍委委員都參加,但習近平和兩位軍委副主席沒有出席。這是「退」,事先留出迴旋餘地 :萬一常的講話引起會場騷亂以及黨內、軍內思想混亂,三人均可事後圓場。另外,毛左網站「紅色中國」於8月2日刊出文章《上千網民聲討常萬全反動講話》後,不少跟帖以大打出手的架勢大罵出口,有一跟帖甚至責問 :「這僅僅是在台前讀稿子的人的問題嗎?定稿、審稿時,哪些人參加了?不需要習爾巴喬夫點頭嗎?」連如此矛頭公然指向習近平的跟帖都未遭刪除,當然也可以說是另一種「退」:「你都可以說我『習爾巴喬夫』了,怎麼樣?我是提倡民主的嘛!」「你說我是『習爾巴喬夫』,這也沒問題啊。」但也可能同時意味著「進」:「『習爾巴喬夫』嗎?可以,我認可。」「你說對了,我就是要做『習爾巴喬夫』!」整個「八一」講話戰役,避實擊虛,進退自如,生面別開,令人擊節拍案!
時隔十天的8月10日,對江澤民集團的輿論戰再度升級,戰術上一改以往的「避實擊虛」而為「棄虛擊實」,一個回馬槍殺向最直接、最敏感的中國現實政治話題,其標誌為人民日報「思想縱橫」專欄刊出署名文章《辯證看待「人走茶涼」》。該文劍鋒直指江澤民,與江派公開攤牌,就差直接點名了。隨之跟進的一批文章互相呼應,在多個媒體上集火齊射,形成輿論戰的第二輪升級、第二次高潮。
由於江派勢力8月12日在天津濱海新區製造了恐怖爆炸事件,圍殲江澤民集團的輿論戰不得不提前實施第三度升級,差不多在8月14日形成戰役規模,與第二次戰役升級時隔僅僅四天。這次升級並不像前兩次,以國防部長、人民日報等官方途徑出面為標誌,而是以非官方、非正式的「小道消息」形式直撲主題,稱習近平對江派製造恐怖爆炸事件極為震怒,已經下令限制江澤民父子的行動自由。另稱曾慶紅亦被限制行動自由。這些消息約8月15日起開始流傳,為幾乎所有海外中文媒體刊登、轉載。輿論戰因此而趨向於第三次高潮,公眾的心理準備也大為提速了。
圍殲江澤民集團的輿論戰,估計將在習近平9月3日北京閱兵前後達到最高潮 :正式宣佈逮捕江澤民。漸次放風的信息緩衝期屆時將告結束,前所未有的世紀大審判將正式提上中國政治的議事日程。
歷史性決議歸檔之舉 ?
上述輿論戰首度升級的7月31日,栗戰書、陳世炬前往中共中央及國家檔案局。輿論戰二度升級的8月10日,官媒才報導了兩人這一行蹤,並稱栗、陳去該局主要是宣佈新局長任命等人事變動。
為何事件發生日期與報導日期兩者竟然要相隔十日?為何兩者與兩次輿論戰升級在時間上正好吻合?這或許正好反映了中南海-北戴河的運作節奏,以及正在抓緊進行的各項工作之間的互相呼應,說明了「外松」表面之下的「內緊」。
據研判,7月31日,栗戰書、陳世炬很有可能受命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往國家檔案局,將政治局經過閉門爭論後最終作出的有關處理江澤民、曾慶紅集團的歷史性決議正式歸檔。隨之歸檔的可能還有江澤民「兩奸」、「兩假」的證據材料。
如果確有這樣一個決議,其重要性應當高於1976年以華國鋒為首的中央政治局有關粉碎「四人幫」的歷史性決議。因為這是自1949年建政以來,中共首度處理一位有著「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履歷的成員。因此,為了決議更加具有權威性,除了政治局通過決議,獲得軍委、國務院、人大、政協等各套班子表態擁護以及退位元老們表態支持之外,最好還有其他同樣擁有「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履歷者的支持與參與。這樣,現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與前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胡錦濤聯手對決再前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江澤民,也可以二比一居於優勢。胡錦濤既屬退位元老又有「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履歷,在中南海-北戴河正在上演的政壇風雲劇中,似乎是不應缺席的角色。而栗戰書、陳世炬兩人分別為習近平、胡錦濤的「大秘」,多少可以代表現任和前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因此,栗、陳兩人同時前往國家檔案局,其意義就很不尋常了。
栗戰書、陳世炬兩人分別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和副主任,為中辦第一、二把手。中辦與國家檔案局的日常工作聯繫,通常會由各級秘書處理。重大檔案,中辦司局級主管官員也能經辦。即使真的是如官媒報導的國家檔案局局長的任命,栗、陳兩人之一前往宣佈,已經屬超規格了。因此,只有中南海發生了極其重大的歷史性事件、形成了極其重要的歷史性文件,才需要兩人聯袂前往,鄭重其事地予以歸檔。另外,一項人事任命,哪怕是很重要的任命,有必要延緩十天才報導嗎?所有跡象都支持上述研判 :政治局作出了處理江澤民集團的有關決議,並有緊張的後續運作。延緩十天可能是為了配合輿論戰的吹風、放風節奏。
上海灘也有戲
上海是江澤民的根據地,江派餘黨會不會起事對抗中南海?
人們一時還無暇深入思考這個問題之際,若干海外媒體有關韓正、栗戰書、王滬寧三人誰將會出任上海未來第一把手的報導和討論,就抓住了一部份公眾的注意力。還有報導稱黃奇帆將出任證監會主席或國務院系統的金融高官。這些報導同樣有耐人尋味之處。
韓正是上海的地方諸侯。王滬寧負責理論及政策研究。栗戰書經管中南海中樞,還正忙於中南海-北戴河一大攤事務。上海媒體有關韓正的報導,今年入夏以來平穩而正常。另外,栗戰書、王滬寧兩人的強項並非管理、經略上海這樣的超級大城市。媒體報導把形同風馬牛的三人攪在一塊兒,似乎不太相干。
高層圈外或已有人獲悉三人都在處理有關上海的事,媒體報導可能希望給公眾留下模糊印象,諸如三人或就上海工作「交接班」作準備之類,以對部份外洩情況作適度掩蓋。實際上最有可能的是,三人在合作處理上海事項,以確保逮捕江澤民、曾慶紅之後上海局勢的穩定。
韓正可能已經向習近平、李克強立下軍令狀,確保上海經濟形勢、社會局勢穩定,不受中南海政治風浪的影響。參照1976年10月的情形,韓正大致處於馬天水的地位。不過,比起馬天水深陷「四人幫」案,韓正還是從容得多 :既然當年處理陳良宇時,他都能夠站在弱勢總書記胡錦濤一邊,立下一功 ;當今強勢總書記習近平要處理江澤民,他自然懂得怎樣站隊,如何再立新功。
1976年10月,華國鋒、葉劍英逮捕「四人幫」後派往上海的「三駕馬車」是蘇振華、倪志福、彭沖(其中蘇、倪為時任政治局候補委員),由他們領導馬天水、王秀珍、徐景賢(三人後均因涉「四人幫」案而落馬)為首的上海黨政班子主持上海工作。因此,目前有可能王滬寧、栗戰書兩人出任「欽差大臣」,韓正聽命繼續主持上海工作。不過,韓正獲中南海信任的程度,顯然遠高於當年的馬、王、徐三人。
當年華國鋒、葉劍英任用蘇振華軍人掛帥,是為了對「四人幫」準備武裝叛亂起到震懾作用。同時蘇振華中央軍委委員、海軍第一政委的身份,也鎮得住駐滬三軍,因為當時上海警備區、東海艦隊上海基地、空軍第4軍領導層中都有「四人幫」的親信人馬。如今上海軍方軍、政主官都在中共十八大之後,經軍委新班子審選而受命上任,如上海警備區司令員何衛東原任江蘇省軍區司令員,上海市武警總隊司令員徐國巖原任江蘇省武警總隊司令員,等等,他們大多能得心應手地同時指揮(任務地域鄰近的)前任職、現任職部隊協同實施軍事行動。不僅如此,空軍上海政治學院近日還剷除了教學樓牆上江澤民題辭,以「行為藝術」的方式向習近平表明了駐滬部隊的態度。由於武裝叛亂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這次可能由非軍人的習近平「大秘」栗戰書掛帥處理上海事務。
倪志福為上海人,工人出身,又是技術專家,任全國總工會主席,有一定號召力,且熟悉上海情況──全國最大工業城市,有全國最大的產業工人隊伍,技術相對密集的產業明顯高於全國其他地區。在熟悉上海情況這一點上,王滬寧可部份承擔倪當年的角色,但其主要使命恐怕是涉外事務方面 :一旦社會動亂時,確保上海的外國領事館、外資企業、外國媒體採訪活動等不受或儘可能少受影響,並協同栗戰書制訂因地制宜的臨時性緊急措施等,使中南海不致於需要分心旁騖,應付對外關係方面的困擾與波動。
彭沖派往上海前,是江蘇省第一把手,此前主抓該省生產。「抓生產」這一用詞,反映了當年計劃經濟的特徵。現在的上海經濟,市場調節部份比例已大為提升,經濟增長已主要不是靠「抓生產」「抓」出來的。當年彭的角色已經淡化,其殘餘部份,可由韓正兼任。
黃奇帆估計是備用人選。黃有主持直轄市經濟的經驗,一旦出現大規模金融塌方、經濟危機全面爆發,相關專業幹部不夠用時,或可作為預備隊一員,上陣應急。
尾聲兼節目預告
抓捕江澤民的大戲,可能早已上演。筆者相信,這部大戲有如電影的戲劇片攝製,殺青在即。輿論戰幾番緊鑼密鼓、先聲奪人之後,巨片將旋即上映於歷史的宏大銀幕。即使法網真的尚未收起,也不會延宕日久,何況還要防止發生江澤民自殺等意外情況。
歷史的巨大倒退,必將以更為巨大的歷史進步來補償。倒退與進步之間的歷史性轉換,就是抓捕江澤民這出歷史性大戲。謹此希望本文成為巨片上映、劇情回放之前的一份節目預告或報幕辭。
二零一五年八月十七日成稿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