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8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易永琦美國休斯頓報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使用電子產品或者瀏覽網絡時,人們付出的代價是個人信息。數碼電腦科技達人汪乃強7月24日在美南中國大專院校聯合校友會「風雅集」舉辦的「電子產品及數碼技術講座」上一語道破天機。
汪乃強說,無論是在社交媒體上,還是使用智能手機,甚至是汽車裡的配置的無線網絡電腦系統,在使用中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就被收集了。這些信息的收集(Data Collection)是在這些表面媒介的後面執行,所以是無形的,例如你的日常生活特點、喜好,大概的收入等等。
在使用各種網絡軟件,App,社交媒體,或者瀏覽網絡時,使用者所留下的「痕跡」、「生活圈子」、 「行為特徵」就已經被收集,這些資料會用來分析使用者的取向特點,分析結果可以做很多用途,其中之一就是常見的針對使用者的取向而植入網頁廣告。「所以很可能他們比你還要了解你,」汪先生說。
汪先生建議,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對你有危害的,但是在網絡上注意安全還是有必要的,特別是網絡上的行為。對於那些不懂或者不了解的軟件最好不要冒然使用。
數字電子產品是身外之物,要能控制自己什麼時候拿起來用,什麼時候要放下。汪先生講到很典型的一種現象,有些人吃飯、上班、下班回家、睡覺前都在不停的查看短信、郵件或者社交媒體上的信息,生活的常態被攪亂了。「我們要會享受生活,不要成為工作狂(workaho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