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將勤勞視為一種美德。士大夫為官,以勤政自勉而不敢逸豫者,皆被稱為名臣。北宋時期的韓琦,就是一位著名的勤於政事的歷史人物。
韓琦,字稚圭,河南安陽人。少年舉進士,以第二名中第。歷任數職後,被擢為樞密副使,與范仲淹、富弼等人,共同倡行「慶歷新政」。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召為樞密使。三年後,升任宰相。英宗時,繼續執政。宋神宗即位後,辭去相位,以節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後來移判大名府。
當時,大名府是北宋的陪都,又稱為「北京」。當時人口眾多,主、客戶共十四萬有餘,約七、八十萬人,在北宋四京當中僅次於東京開封府,位居第二。因此,大名府的政務,也就極為繁重。尤其是有關民事糾紛、獄訟的牒訴文書,比一般府郡多出數倍。
韓琦坐鎮大名府時,已經年過六十,但對府中政務,無論事體大小,全都親自審理。有時雖因患病而難以升堂視事,也要令屬吏將公事送至住所,在臥室內聽決。周圍的人怕他操勞過度,有人勸他不必過於認真,可以疏略一點,將某些政務委託佐屬處理,以安心養病。每當遇到這種情況,韓琦總是回答說:刑獄訴訟,往往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或生或死,或予或奪,至此一言而決,吾何敢略也?吾恐有所不盡,而未嘗輒敢有以略也。況其可以委之人乎?」堅持帶病視事,不肯稍有懈怠,不致錯判一人、一事。
韓琦這種鞠躬盡瘁的精神,多次得到朝廷的褒獎,宋神宗也幾度御賜湯藥,加以撫問。史書所載《撫問判大名府韓琦兼賜詔書湯藥口宣》所說:「顧藩事之多勤,緬念忠勞,特中蜷撫。」就是其中一例。
他鎮守大名府數年,深得民心,當地百姓為他立生祠,歲時拜掃,為他(向上蒼)祈福、增壽。後來,韓琦又移判相州,也深受當地民眾愛戴。史書載:相州「人愛之如父母,有鬥訟,傳相勸止,曰:『勿擾吾侍中也。』」
韓琦自弱冠入仕,一生為官,近五十年。曾歷三朝宰相,兩為顧命大臣。處於危疑之際,而能知無不為。有人告誡他說:「公所為誠善,萬一蹉跌,豈惟身不自保,恐家無處所。」韓琦回答說:「是何言也?人臣盡力事君,死生以之。至於成敗,天也,豈可豫憂其不濟,遂輟不為哉。」令聞者愧服。
韓琦因一生忠勤,逝世後,獲謚號為「忠獻」。歐陽修稱讚他:「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
【附言】
食君之祿,就要忠國之事,這是天經地義的,也是為官者的美德。北宋時期的韓琦,一生為官近五十年,曾歷三朝宰相,兩為顧命大臣。處於危難之際,而能知無不為,完全置自身利益於度外,盡力國事,不計成敗榮辱,他的這種忠君為國的精神,多次得到宋神宗褒獎,也獲得朝野上下一致的好評。
朝琦作為一代名臣,始終以勤政自勵,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猶豫。在他看來,關乎百姓民生的事,再小的事都是大事。因此,他執政大名府時,已六十高齡,還對普通的民事糾紛,親自過問,甚至在疾病纏身時,仍然堅持帶病視事,不肯稍有懈怠。正是韓琦這種為了百姓而不顧自身的品行,感動了當地百姓,深受當地民眾愛戴,「人愛之如父母」!
韓琦為後世樹立起了為國愛民的典範,確實無愧於「社稷之臣」的光榮稱號。做官就應該像韓琦那樣,為國愛民,成為「社稷之臣」。百姓們明禮義、知感恩,他們能為好官「立生祠,」向上蒼為其「乞福增壽」!何其榮貴,盛哉!做官人,都應如此啊!(事據《宋史》)@*
責任編輯:梁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