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8日報導】(中央社紐約27日專電)溫室效應持續引起各方關注。科學家提出最新警語,傳統慣以降雨量及風暴激浪2項個別分析指數,恐低估了美國沿岸地區遭受洪水侵襲的風險。
以往災變專家大都以上述2項指數,界定易淹水區及提出防洪應變計畫。但根據「自然氣候變遷」月報(Nature Climate Change)最新研究發現,恐已不足據此做出預判。
研究報告指出,過去百年來,包含2個以上樣本點的複合事件(compound event)的發生次數已持續增加。
研究人員以紐約市為例,過去數年,同時遭逢降雨量及風暴激浪(storm surge)的可能性提高不少,有必要重新計算淹水的潛在情況。
報告執筆人之一、美南佛羅里達大學研究員華爾(Thomas Wahl)分析,以往大風暴潮才會引發淹水或大量降雨,但現在降雨量及風暴激浪造成的衝擊,遠大於兩單一事件加總起來的災害。
研究也發現,複合事件帶來的災害,對各城市衝擊不一。較易發生颶風和其他風暴的東岸及墨西哥灣沿岸,比起西岸更為脆弱。
科學家同時指出,除了降雨量與風暴激浪因素外,長期海平面上升依舊是增加淹水危險的最大因子。預估下個世紀,海平面線將比現在再高出10英尺。
若以此項研究結果,紐約及倫敦等海岸或港口大城市,未來都將不再適合人居住。遠遠超過現今科學家或跨政府氣候變遷平台的預判。
科學家據信,本世紀內,持續的高排放量導致海平面線上升情況下,在沿岸或海岸建城或重建,看來是很愚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