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7月28日訊】重慶為救女「賣擁抱」媽媽:多餘的錢將捐出。重慶4歲女童娜娜不幸身患白血病,為治病,家裡積蓄已經花光。孩子媽媽陳得娟不得已賣「擁抱」籌錢,十元一次擁抱。此事在網絡上引起很大關注,不少好心人士伸出援手,陳得娟表示,隨後會公開捐款金額,「如果有多餘的錢,我們會捐給其他跟我們一樣有困難的家長們。」(7月27日《華西都市報》)
為給患重病的女兒籌救命錢,陳得娟居然想出了鬧市「賣擁抱」的方法。這是一位堅強的母親,即使在遭遇不幸的時候,她也沒有放棄希望;這是一位讓人感動的母親,在向別人求助的時候,她沒有用痛哭失聲來博取同情,而是選擇了擁抱的溫馨方式。
筆者看了新聞配發的照片,手舉「賣擁抱」牌子的陳得娟顯得是那麼的無助,刺得人心裡隱隱發痛。其實,「賣擁抱」所帶給人們的,不僅是感動,也不僅是同情,更多的是對當前社會保障體系的反思。如果公民遇到風風雨雨的時候,頭上能有一把遮風擋雨的傘,他們怎麼會去「賣擁抱」?即使擁抱能夠「賣」個好價錢,能夠幫助這家人度過難關,這樣的方式也難以讓人心安。每天那麼多人遇到困難,總不能讓他們都跑到街上去逢人就「抱」吧?
因病陷入窘境、萬般無奈只好以類似於「行為藝術」的方式自救,相似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有人下跪求助,有人「賣身救母」,甚至有人把自己架在火上烤,據說是為了「烤死癌細胞」……雖然這些做法確有「炒作」之嫌,但全社會特別是政府部門更應該將其當作一種訴求的另類表達。而類似事件層出不窮,則說明這不是某個公民、某個家庭的特殊遭遇,而是折射出整個醫療和福利體制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從制度上「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讓每一個公民都能享受到充分的醫療和福利保障,而不必絞盡腦汁通過策劃和炒作自救,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或許有人會說,出了問題就歸咎於體制,是最簡單、最不願動腦子的做法。醫療和福利保障,涉及到很多因素,跟社會發展狀況、經濟水平等等都密不可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像發達國家那樣,給公民建立起嚴密而普適的福利保障。可是,這畢竟是一個大方向,應該不斷朝著這個目標付出真正的努力,而不是知難而退,甚至將人口基數太大之類的「國情」當成不作為的藉口。發達國家的保障體系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日拱一卒、每天邁出堅實的一小步,就能離目標更近。
年輕媽媽「賣擁抱」,確實有效果——「賣擁抱」籌得一部分錢,各地網友看到消息後也紛紛通過銀行轉賬等方式進行捐款。我們在對「還是好人多」感到欣慰的同時,難免也有幾分詫異:為何第一時間做出積極回應的,都是個人?那些傳說中的「相關部門」,為何沒見到他們的身影?媒體報導了、形成網絡熱點了,他們不可能看不到吧?當然,或許他們正在進行「研究」,很快就要拿出「有力措施」來了。但即使這樣,未免也有點過於「後知後覺」,工作效率也顯得有點不那麼盡如人意。
年輕媽媽「賣擁抱」,誰接招?每一個善良的人都應該為此有所觸動,而「相關部門」更應該承擔起自身的職責來,不讓一個公民因病而陷入困境。每一次「賣擁抱」之類事件的背後,總有一抹無奈的蒼涼,既有當事者個人的,也有社會的。在GDP連續以較高比例增長的同時,理應讓每個公民都能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