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7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文君、李玲浦報道)中國人一向注重孩子的教育。香港近九成(409家)提供收生標準的中學公開宣佈,課外活動是其收生標準之一,故興趣班、課外活動雖然收費不菲,近年來大行其道。不過一項調查,因費用昂貴,逾半基層兒童沒有參加暑期課外活動。有組織建議香港政府增設恆常的課外活動津貼。
自2009年起,隨著學制和社會的轉變,課外活動已成為香港學童的基本需要,甚至影響他們的升學機會。在2014-2015年度的中學概覽中,香港425間提供收生標準的中學,九成中學公開宣佈,課外活動是其收生標準之一,平均佔分約16.45%,當中有154間(37.7%)中學佔分20%或以上,有25間(6.1%)中學佔30%或以上,更有學校的課外活動佔分高達42%。
不少學校都要求「一人一體藝」、「全方位學習」等政策,故不少學生都要求長期參與課外活動,以真正培養一種興趣,並長遠發展成為專長。不過課外活動費用不菲,即使較便宜的畫畫班一個月收費仍需約500元。
費用高 逾半家庭無課外活動
現時香港申領學生資助及綜援兒童有近35萬人,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於今年6月至7月期間,訪問225個基層家庭,共425名學童,其中約54%來自低收入家庭。
結果顯示,54%的兒童在今個暑假沒有參與任何課外活動。主因是不能負擔活動費用(67.3%),以及活動名額已滿(30.4%)和「交通費」(25.6%)。
超過一半的小朋友只好留在家中度過暑假(50.7%),其中有部份家長表示會帶孩子回鄉「避暑」(19.1%),因鄉下的消費開支較小。另外,有受訪者表示會帶孩子到圖書館(13%)及社區中心(10.2%)。
68%受訪家庭並憂慮,倘未能安排合適活動,孩子會出現負面情緒。另外,有47.1%受訪家庭表示他們為孩子安排的暑期活動時,因受到不同程度的資助,他們才有能力支付活動的費用。
而且,即使有課外活動,近四成學童所參與的課外活動只能維持2-3個月,更有20.8%學童只能參與為期一個月的課外活動。
關學聯統籌組織幹事何汝瑛表示,課外活動已成為學童的基本需要,建議政府增設恆常課外活動津貼,連同書簿津貼及綜援以現金形式一同發放。
學者:玩樂中亦可學習
香港科技大學航空航太工程學系客座助理教授吳龍暉博士表示,香港的家長傾向太緊張小朋友,「我之前看到網上有一篇文章,希望小朋友多些玩,在玩中學習一些深刻的東西。我認為玩有好多遊戲規則,以及合作的團隊精神,反而可以從中學到為人處世之道。」
吳龍暉認為,暑期應讓孩子適當休息,但同時要有些計劃,「現在的孩子對自己有興趣的東西非常勤力,夜晚不睡都行,但對自己無興趣的事就會隨便做交功課算數。同時,小朋友比較被動,你讓他做事他會做,但做完就不知道該做甚麼了。」
吳龍暉建議,不如暑期給小朋友一兩件事情去做,只是給一個大綱,具體如何執行,由他們自己來計劃,可能暑假過後,會發現都比較有成就,沒有浪費了暑假。
森美:學校課外活動已足夠
藝人森美表示:「我覺得一體一藝 (體育跟音樂)了,兒子在學校參加劍擊隊,已當作玩和上課了,女兒在學校參加敲擊樂團。」森美以自己過往讀書時參加學校運動和夾Band樂隊的經驗,他認為,學校安排的體藝活動已經足夠了。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馳」,小朋友始終需要玩和放鬆休息。
不過,森美認為小朋友反而需要增加一些中國文化方面的培養。他表示,暑期會安排仔女看一些課外書。在讀小學6年級的仔仔已經表現出對金融的興趣,他亦有探討和協助兒子在金融方面的學習。
培養中國文化 親自教游泳
森美認為,遊戲和學習是一個概念的問題。他會任仔女的游水教練,又可以說是親子玩樂。他用小時候學游水的經驗,並上網找一些遊戲玩法,在透明的水樽裏裝滿了水,然後扔到水池底下,他叫仔女開始一起水底尋寶。大家既上了運動堂,又有了玩樂的時光。
暑假期間,森美計劃帶仔女一家人到大阪做一個禮拜的短期旅程,並表示「無特別安排,只為放鬆和休息。」◇
責任編輯: 王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