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6月07日訊】自今年年初,新的《環保法》正式實施以來,多家媒體就一直在趁熱打鐵的鼓吹其中最大的亮點在於「按日計罰」這項新舉措。時至今日,終於在陝西咸陽發現了這樣一家因超排污染物而被勒令「按日計罰」的企業。由於該企業在被處以20萬罰款時拒絕繳納,且拒不整改,因此,這筆罰款於79天之後累計增加到了1580萬元。
看著這筆從20萬到1580萬一路飆升的巨額罰款,我們似乎忍不住想要為當地的環保部門對污染企業的處罰力度拍手叫好。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似乎更想知道,對於擺在面前的那張1580萬的罰單,受罰的企業是否真能改變當初的逆反態度,最終畢恭畢敬的奉上這筆巨額錢款?又或者他們悔不當初,懊惱的想著為何當初不乖乖聽話,卻在如今惹來了更大的禍端?此外,相比是否接受了處罰,身處在污染之中的萬千民眾或許更想知道,政府發飆,處以了重罰之後,企業大量排污的問題是否得到了妥善的處理和解決?
對於這些更讓人想要一探究竟的信息,媒體卻不像報導新《環保法》實施時那般開誠佈公。一切都在被處以「1580萬」這個數字曝出之後便戛然而止,後續的故事、最終的結局似乎都這樣不了了之了。如此沉寂、如此低調,這與官方一有了些許政績就四處咋呼的高調個性並不相符,於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那家企業絕不會在罰款數額與日俱增之後,便開始學會順從聽話,老老實實上繳罰款;更不會在那一瞬間幡然醒悟,自己製造的污染給中國人帶來了巨大的傷害;若說他們會立即停產、關門,則更是笑談。由此可見,「按日計罰」並沒有在這家企業身上發揮出大家所期待的奇效。
仔細想想,人們就會發現,哪怕只是區區20萬,對靠利潤維生的企業來說,都是一筆足以起到震懾作用的可觀數額。從那家企業當初面對20萬的處罰之時,已經表現出一副「負隅頑抗」的姿態來看,我們就該清楚的知道,他們所抗拒的不是20萬或1580萬,而是政府對其進行「經濟制裁」的這種方式本身。交付罰款之後,企業所面臨的很可能就是關張大吉。當無法與政府抗衡的企業遭遇到這種無力支付的處罰之時,他們所能想到的應對措施或許只有兩種,其一、溜之大吉、走為上策,老闆棄企業於不顧,攜款潛逃;其二、賄賂官員,以求繼續生存。
在中國權力掌控一切的現實境況下,從商賈巨擘到小商小販,有誰會不懂以上二點該如何選擇、取捨?更何況,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經商者恐怕並不希望從此過上帶著家屬親眷跑路的日子。於是,老老實實的聽政府的話便只可能是企業繼續謀生的唯一出路。既然20萬的罰款不願交,那麼找找關係、打點一下, 20萬或許能打個對折;既然公開接受處罰太難堪,那麼私下以贈送禮金的方式、以問候的名義奉上,則是讓大家更有面子的明智之選。有媒體表示,某些企業在遭到處罰時,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殊不知,這裡的不怕正是靠「打點」、「進貢」等賄賂方式來增添勇氣才能做到的。
事實上,各類項目能夠順理成章的上馬、開工,又怎可與政府授意、批准的決策劃清界限?企業之所以會有恃無恐,想必更大程度上正是由於背後矗立著被賦予了權力的高山、巨樹;一旦擁有了他們的庇護,就連法律也無法成為其賺錢、謀利的限制與羈絆。因此,罰與不罰既對企業本身毫無震懾力,又對官方將會獲得的利益產生不了任何衝突或影響。更重要的是,中國人受到污染戕害的結果根本不是以謀利為主導的政府,他們的牽掛與擔憂所在。因此,無論罰款的數額有多麼吸引眼球,都不過是官方作秀的噱頭而已。
責任編輯: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