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7日報導】(中央社倫敦7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國會大選今天登場,預計台北時間明天清晨5時完成投票。這次大選,內政議題主導選戰攻防,外交政策著墨不多,「英國脫離歐盟」(Brexit)公投是其中亮點。
選舉結果將決定英國脫歐的機率。如果選後由兩大政黨之一主導政局,情勢較為單純。保守黨若續掌大權,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承諾將重新協商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再由人民於2017年經由公投表達是否告別歐盟。
工黨黨魁米勒班(Ed Miliband)則反對公投,除非英國及歐盟當局權力核心大洗牌,不過這在未來幾年不太可能發生。
然而,由於選前民調大多顯示這兩大黨難分高下,席次單獨過半幾乎不可能,與小黨之間的合縱連橫可能左右執政當局的決策。
英國和歐盟之間的關係,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開始起波瀾。面對希臘、愛爾蘭、西班牙等經濟體連遭國際信評機構調降評等,歐盟在穩定歐元考量下推出紓困,歐洲3大強權德英法分別伸援相當於台幣10到20兆元以上的資金。
到了2012年,英國對於歐盟在債信風暴中的角色提出質疑,時任財政大臣的歐斯本(George Osborne)表達不參與紓困的想法,卡麥隆更釋出考慮調整與歐盟關係的訊息。
此外,歐盟關於「人員自由移動」的堅持,讓境內是否有太多外國移民的議題在英國發酵,包括該接收多少敘利亞難民;而這些移民的福利、工作權等問題也受到檢討,甚至加以緊縮。
現在當權的保守黨加自民黨可能再組聯合政府,這個組合構成較大的脫歐風險。卡麥隆本人傾向續留,但他飽受英國獨立黨(UKIP)和黨內疑歐派的壓力,因此允諾舉辦公投。
親歐派自由民主黨長期以來的立場是不願舉行去留歐盟公投,然而擔任副首相的黨魁克萊格(Nick Clegg)近日接受路透社專訪時,已表態不排斥公投。
自民黨1名高層透露,克萊格心知歐盟政策是他和卡麥隆談判籌組聯合政府的最佳籌碼,因此做出讓步。
但若UKIP席次夠多,也願意跟保守黨合作組閣,疑歐派聯盟勢力過半,未來5年歐盟與英國的關係恐怕更是衝突大於合作。
對於選後可能脫歐的意向,1997至2007年任內奉行自由干涉主義的前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在英國外交組織內部傳達他的疑慮。他認為,這次選舉給予倫敦當局不置身事外的機會。
身為工黨一員的布萊爾說,脫歐的決定對英國無一好處,因為全球有許多挑戰,有待英國展現強力明確的領導,如果只想對這個世界指出應走的方向,卻又讓自己置身事外,英國將遭到國際社會一致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