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梁博舊金山報導)家住灣區的102歲老人張大明,是一位曾經參加過抗戰的老兵。從黃埔軍校到抗日戰場,從遠征軍補給官到接收北平的指導員,在臺灣以空軍中校退役後,又隨子女來美,現在已是四世同堂。他的前半生與中華國運一起顛沛起伏,晚年又在民主自由的國度為愛與和平祈禱,「於家於國,有情有義」的風範令人感佩至深。
遠征軍的補給官
1942年3月,張大明加入遠征軍,隨部隊到達雲南昆明,在兵站總監部任運輸補給官,和士兵們從雲南怒江過橋到緬甸臘戌城(Lashio),向滇緬前線運送軍糧、武器、軍火等必需品。
臘戌,是離中國邊境最近的緬甸城市,盛產蟒蛇和紅玉,一年只有冬夏兩季。它是二戰期間的中緬交通樞紐,是中國遠征軍在緬甸的後勤補給基地,也是老兵張大明終生難忘的異域之地。
「我好多次都是大難不死啊」,張大明老人面闊目明一臉福相,他的子女認為,性格敦厚善良是他頗得上天眷顧的主要原因,「經常在這兒跟日本人交火,每次都特別激烈,千鈞一髮啊,好在最後都化險為夷了。」軍中補給是部隊的生命線,自然也是日軍時刻瞄準的目標,老人說,他還在滇緬公路上躲過了幾次驚險的車禍。
在遠征軍異常慘烈的戰場上,張大明有幸得以生還。
很快,在沙場殉國的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讓他體驗到了做為生者的責任。緬甸火熱的6月裡,他和士兵們接過200師官兵歷經萬難,從緬甸背回雲南的戴將軍的遺骨,並從雲南護靈到廣西全州,直到順利交付軍部。
張大明景仰戴將軍戰至一彈一卒的不屈精神,也感嘆他大勛未成卻馬革裹屍的悲壯。從雲南到廣西全州,伴忠魂歸故土,是讓張大明榮耀至今的一段路。(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