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5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中共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最新計劃似乎是假裝它不存在。這可能實際上延緩了一波難看的企業破產,但是投資者需要警惕中國金融系統的其他窘迫跡象。
《市場觀察》5月18日報導說,最近幾週,中共當局推出解決地方債的計劃,包括將貸款置換成債券,甚至有傳言說央行準備實施量化寬鬆。但是隨著這些措施前景渺茫,北京週五回歸一個更加傳統的計劃:告訴銀行繼續借錢給破產的國家項目並滾動這些貸款(借新償舊)。
這些指令由財政部、銀監會和央行聯合發佈。它們說金融機構應該繼續放貸給地方政府項目,哪怕借款人無法償還現有貸款。最新的動作或推遲了痛苦的債務清算,並將幫助保護房地產市場和更廣泛經濟免遭四月份疲軟經濟數據的另一波打擊。
這種謹慎可以理解,因為地方債具有無數的傳染風險。法國興業銀行形容地方債是中國信貸風險鏈當中的「關鍵多米諾骨牌」。
這不僅僅是因為該問題的規模,而且由於地方政府融資工具和影子銀行市場的資金迷宮。並且,由於地方政府依賴土地銷售獲得收入,它們跟房地產市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如果地方債作為國家債務的隱性擔保被去除,很可能發生一場混亂的瓦解。
但是人們很容易看到,繼續放貸給地方政府帶來一個更大的系統性風險。惠譽估計,如果非貸款融資被考慮在內,銀行曝露在房地產下的風險可能超過信貸的60%。
繼續打開資金水龍頭有把債務堆砌更高的危險。惠譽警告,當局越是允許薄弱實體滾動貸款,債務累積越多,償債成本越大,銀行和整體經濟越是緊繃。
惠譽計算,償還債務的利息成本已經上升到GDP的15%。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