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為人生的主人,必須克服的奴隸意識— 自卑
屠格涅夫,《木木》
奴隸沒有愛人的資格。人類最珍貴的情感—愛,只開放給自由人。
蓋拉辛切身體認到這一點,而且不只一次,而是兩次。上了年紀的女地主出於本能地知道,奴隸墜入愛河,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情。奴隸有了心愛的人之後,為了守護對方,甚至會違逆主人的命令,因此,跟奴隸沒兩樣的俄式農奴蓋拉辛必須否定自己的情感才行,做不到便得強迫他。
蓋拉辛雖然是個啞巴,力氣卻比任何人都大。當他愛上了相同處境的塔蒂雅娜,女地主便直覺到危機的到來。蓋拉辛一旦有了堅守自己感情的念頭,向來忠心耿耿的他就會脫胎換骨、挺起胸膛,對主人來說,這種危險非同小可。女地主連忙將塔蒂雅娜嫁給別的農奴,也是出於這個緣故。
被搶走心愛之人的蓋拉辛,起初還沉浸在悲傷與慌亂中,但不久後他就死心了。沒錯,愛情對農奴來說太過奢侈,蓋拉辛如此自嘲。由此看來,女地主首次出招一舉奏效。但再怎麼木訥的農奴,也無法輕易忘卻感情遭到否定的不快。陷於情傷的蓋拉辛,偶然救起一隻陷進河邊泥沼、不斷掙扎的小狗。或許蓋拉辛從小狗掙扎的模樣裡看到身為農奴的自己,他將可憐的小狗帶回農舍,用心飼養著。他為小狗取名「木木」,將自己全部的愛情傾注在小狗身上,大概稍能撫慰失去塔蒂雅娜、失去愛情的傷痛,也可能並未多加思索,覺得愛上一隻動物而不是一個人,女地主應該不會抱怨。
然而,出於主人意識,女地主這次也不放過一絲危機—無論如何,農奴都不能為自己的感情做主。蓋拉辛太大意了,或許可以說是太天真,他一點也不明白,事實上主人根本不容許奴隸擁有自己的感情,因此不管對象是人還是動物,都絕無例外。與將塔蒂雅娜嫁給別人的方式不同,女主人想乾脆把木木弄死算了。對於地主來說,連農奴塔蒂雅娜她都能隨心所欲地左右其命運,何況是弄死一條口不能言的畜牲,眉頭都不用多皺一下。深愛著木木的蓋拉辛儘管不會任木木死在女地主手上,但身為農奴,他也沒辦法保住木木。因為一個能任意擺布蓋拉辛的地主,自然連蓋拉辛的所有物也能隨自己高興處置。
最後,蓋拉辛決定親手了斷木木的生命,他認為這是他對跟定自己的木木所能給予的最後的愛。比起被討厭自己的人殺掉,不如死在喜歡自己人的手中,蓋拉辛這麼想。這是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說《木木》中最令人心痛的一幕。捧著木木最喜歡的食物,撕著麵包屑撒在盛滿肉的洋蔥湯裡餵給木木吃的蓋拉辛,會是怎樣的心情?蓋拉辛為木木準備豐盛的最後晚餐,淚流不止。晚餐後,他帶著木木上了船,划到了江心。
「最後,蓋拉辛站了起來,臉上露出一種痛苦而憤怒的神色,將自己帶來的兩塊磚用繩子捆住,又打了一個活結,套在木木的脖子上。然後抱起木木,舉到河面上,最後望了牠一眼。(⋯⋯)木木信任地望著蓋拉辛,不僅毫無畏懼,還輕輕地搖著小小的尾巴。蓋拉辛別過臉,皺著眉,放開了手。他聽不到木木掉入水中時那尖利的慘叫,也聽不見河水濺起的噗通聲,更聽不到其他所有的聲音。對他來說,這最雜亂的一天,卻在寂靜無聲裡悄然過去。就像某個最寧謐的夜晚,對我們而言,卻一點也不寧謐一般。」
從表面上來看,蓋拉希似乎屈從於女地主的壓力下。但千萬別忘了一個事實:女地主從不曾叫蓋拉辛殺死木木。因此,蓋拉辛的行為,是一種消極卻自主的決心,換句話說,蓋拉辛無法積極地保護木木,便轉而採取一種消極的抵抗,讓女地主無法殺掉木木。這點非常重要,將木木投入江中的瞬間,蓋拉辛也同時丟棄了身為農奴的自卑感。如果他徹底服從女地主的命令,就不可能做出搶先將木木的生命由自己親手葬送的決定。最後,蓋拉辛終於以此克服了掌控著自己的自卑。斯賓諾莎說。@
摘自《情感的48種面貌》 究竟出版社提供
責任編輯:顏靜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