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降息 專家:中國經濟面臨六大瓶頸

人氣 115

【大紀元2015年05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楊一帆綜合報導)近日,中共央行宣布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半年來第三次降息。央行稱,降息原因是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物價水平低。經濟學家何清漣稱,中國經濟正面臨六大瓶頸,如果在民主國家,只要遇上其中三個,政府就會垮臺。雖然中國靠專制控制,但這些問題不可能長期延續下去。

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

據中共央行網站5月10日消息,10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015年5月11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1%;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25%,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外界關注,這是央行半年來第三次降息。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人民銀行先後兩次下調金融機構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

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持續下滑

據中共的統計數據,2014年中國的GDP增速為7.4%,創24年來新低。2015年前3個月,中國的經濟同比增長7%,達6年來新低。

中國4月份外貿數據為6年同期最差。匯豐銀行5月4日公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4月再創新低(48.9%),製造業活動出現萎縮。繼3月之後,該指數已經連續2個月處於榮枯線(50%)下方。

5月8日,中共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以美元計算的出口額同比下降6.4%,進口額同比下降16.2%。

中共國家統計局5月9日發布4月物價數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擴張至1.5%,比3月份的1.4%略微提升,物價水平總體處於低位。

央行降息以對抗經濟危機

對於此次降息的原因,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同時,國內物價水平總體處於低位。

據BBC中文網5月10日報導,分析人士認為,半年來中共央行連續降息,意在抵抗經濟下行的壓力和低通貨膨脹率的風險。

大陸中信證券首席分析師彭文生對此次降息表示,從近期的外貿數據顯示,大陸實體經濟成長趨緩壓力仍大,另外,由於整體物價水平較低,使企業實際利率相對偏高。降息除可穩定實體經濟成長,也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大陸中國農業銀行首席分析師向松祚說,大陸近期的GDP、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和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等數據顯示,經濟成長趨緩壓力在加大,降息的目的除降低企業和個人融資成本,也是促進投資和消費。

據大陸媒體報導,部份經濟學家認為,經濟數據顯示出中等物價壓力以及國內的需求低迷。4月份的物價依然偏弱,通縮的風險未消,「有必要再次降息」。

經濟學家:中國經濟面臨六大瓶頸

《美國之音》5月9日、10日發表經濟學家何清漣的評論文章,文章稱中國經濟面臨以下六大瓶頸:

一、中國世界工廠地位衰落。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經歷10年輝煌,無可挽救地陷入衰落。據最新報導,東莞出現第二波企業倒閉潮。從2008年至2012年,公開數字顯示,東莞有7.2 萬家企業關閉。這標誌著以透支生態環境與勞工生命成本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已走到盡頭。另外,前年開始,中國高度泡沫化的房地產業陷入停頓,帶動幾十個上下游企業陷入全面產能過剩,這隨時可能引爆經濟危機。

二、龐大的失業大軍。2010年3月,官方公開信息顯示,中國失業人口有2億。今年1月,原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表示,中國將有1.24億人的製造業崗位轉移至其他發展中國家。目前中國失業問題更嚴重,現在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是9.4億,一旦失業人口達到3億,真實失業率相當於32%。

三、資源危機嚴重。中國現在60%以上的石油依靠進口;鐵、銅、鋅等各種金屬礦,對外依存度也都較高,中國糧食自給率2014年已經降低至87%。中國經濟安全嚴重依賴外部因素。

四、地方政府深陷巨大債務危機。麥肯錫全球研究所5月8日公布最新報告顯示,中國的債務總額已達GDP的282%,其中地方政府債務居首,約有20萬億。

五、金融危機。導致金融危機的因素除了債務危機外,還有正在升高的壞帳率,以及10年來的超發貨幣。

六、分配嚴重不公,貧富差距過大。據北京大學中國社科調查中心發布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4》顯示,2012年中國家庭淨財產的基尼係數達0.73,頂端1%的家庭佔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在1%左右 。

何清漣文章最後稱,如果在民主國家,只要遇上這六大瓶頸中的三個,政府就會垮臺,雖然中共依靠專制控制,但這些問題不可能長期延續下去。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中共央行全面降準被指難救中國經濟
瑞銀:人民幣今年料將貶值3% 央行降息50點
中共央行宣佈降息0.25個百分點
面臨3大挑戰 中共再降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