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大學畢業生期待高薪資的無奈

人氣 6

【大紀元2015年04月05日訊】近日,大陸某門戶網站針對中國各地重點大學的應屆畢業生會期待怎樣的月薪做了一項調查。其結果顯示,希望月收入在8000元到1萬元的大學畢業生占比最高,達到了41.1%。與此同時,另一份題為「90後畢業生飯碗報告」的調查卻顯示,與大學生們頗高的期待截然相反的,是實際上仍有50.9%的大學生還未收到用人單位的就業通知。此外,2014年,中國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平均月工資的起薪僅為2443元。

於是,不少人開始將矛頭指向那些表示出對高薪資有所期待的大學生們,認為他們不顧當下日趨下滑的經濟狀況,卻仍抱有近萬元的薪資期待,是「想的美」、「簡直找不到地」,意即太過高估自己。當輿論紛紛向他們建言「高期待不如好心態」時,另一項指稱「2010年,有20%的大學生接受零月薪」的數據又似乎在用最真實的態度表明,懷揣著近萬月薪的夢想,或許並不該被嘲諷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一般的異想天開;對於那些剛走上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幻想、渴望高薪資,並不影響他們放下身段,從積累經驗做起。

事實上,希望拿到更高的工資絕非是一種可恥的奢望。在制度完善的社會,付出辛勞,常常就可得到相應的回報。雖然大學生們缺乏經驗尚屬實情,然而,實際生活所需對他們在經濟狀況上提出的高要求,顯然是無法忽略的現實狀況。面對著連番上漲的物價,我們不禁要問,想要賺取近萬的收入真的是好高騖遠的幻想與奢求嗎?一份內容為「月薪多少會讓你在相應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調查顯示,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是9000元左右,而成都、大連等二線城市則在5000元上下浮動。

從9000、5000這些數字上來看,這樣的薪資水平或許並不算低;然而若說這些錢數僅僅是為了滿足「不惶恐」的最低訴求,就頗有些苦澀的意味了。即便在北京每月能拿到9000塊的工資,拋開支付保險和個稅,拋來供房供車,所剩下的也就僅夠填飽肚子。難怪有人說,他們的收入承受不了太多變數;也有人表示,現在就怕生病,因為看病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工作了幾年的上班族尚且有此擔憂,又何談剛畢業的大學生呢?要適應現在這個到處都得用錢才能搞定的現實社會,畢業生的那點起薪又如何能讓他們臨危不懼、處亂不驚呢?

因此,我們在過度指責畢業生對薪資期待過高時,也應該同時將殘酷、現實的生存環境納入考量的範圍中來,並將隨之看到,中國人的需求無不受到高物價的影響和制約。除此之外,大學畢業生所期待的8000到1萬塊的薪資中,又有多少是對自己的高估值?這恐怕也得從教育的高投入與低產出說起。或許中國人都有所體會,在對子女的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以及財力,相對應的也自然希望這番投入能夠獲得恰如其分的回報。

從父母到學生自己,一直以來他們對學校教育的信任,對師長教導的尊崇,都足以窺見一斑。與其說大學生對自己的學識有所高估,不如說是對耗費大半青春來完成的學業內涵有所高估,對所謂的「211」、「985」的教育含金量有所高估。那些從支付了高昂學費的名牌大學、熱門學科畢業的大學生們,又有多少人當初不是抱著高期望值才蜂擁而至、接受這番教育的?如今,孤注一擲之後,社會的反饋卻扔來一句「你想多了」、「你想的太美」,這又怎能不讓人感到心灰意冷?於是,已有新聞爆出,不少父母在孩子考上大學之後,卻最終選擇放棄讓他讀大學。

不得不說,中國教育的悲哀或許正體現於此,畢業即失業也不能怪學校、怪社會、怪政府,只能怪自己沒學好;想賺一份不那麼捉襟見肘的收入,也只會被視為是異想天開。那些有所期待的畢業生或許還不懂,在中國這樣一個仰賴特權,而非按照勞動回報、教育水平來界定一切的畸形社會,高薪資只能是官二代或富二代的專利。

責任編輯:尚一

相關新聞
美年輕歸巢族 接受大學畢業後與父母同住
韓調查:大畢生就業率不到6成
摸得著的「錢途」 大學畢業生就業尋妙方另闢蹊徑
袁斌:讀書改變命運越來越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