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

李豪:讓自己主宰環境,改變現況

洛杉磯有故事的人 生活中有意義的事

人氣 99

文│徐曼沅

12歲的小男孩橫跨太平洋,從臺灣來到地球的另一端,下了飛機,迎接嶄新的美國生活。他獨立思考,勇於主宰環境,改變現況,成為中美會計師協會創會會長──李豪。

美會計師協會創會會長──李豪。(徐綉惠/大紀元)

在青春躁動、不打不相識的年紀,李豪舉家移民到了美國。求學期間,他遇到了幾乎所有華裔小男生都會遇到的困難,一是因語言障礙,二是源於生活背景差異,文化衝擊逐漸升級成為肢體衝突,年紀尚小的李豪為了保護自己,開始無師自通的學起「功夫」,對許多外國人來說,華裔似乎都會一兩招中國功夫,但李豪可不是只耍耍李小龍的雙節棍,他開始參加學校「角力隊」,鍛鍊體力、強健體魄,從那時開始,李豪就發現自己必須主宰環境,改變現況。

知己知彼 選擇會計師為業

大學時,李豪就發現了自己邏輯清晰,那些繁雜的法規、惱人的數字,對他而言都是有趣的課題。為了獲取好成績,李豪最高紀錄,曾一學期參加八個學生會,其中還擔任過土耳其學生會副會長,對李豪而言,這些經歷讓他在組織、溝通上收穫良多。因為會計師不僅是一個面對數字的工作,更要與人溝通,認識各國文化,熟知法律條約。

一方面源自興趣,另外一方面是為了實際謀職,李豪選擇了會計師為業。一晃眼他已在美開業20年,還成了中美會計師協會創會會長。李豪同時也是美國第一大稅務軟體TurboTax常年聘請的Final Reviewer(最終審核員),每年多看3,000-4,000個稅表,因此積累了許多稅法經驗。

離開「四大」 獨立門戶

出了校門,李豪選擇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就職,在國際性專業服務網中累積實戰經驗。正如亞洲數據所統計的,會計師因工時長,是最不容易找到伴侶的一種工作,李豪表示:「會計師在剛起步的時候尤其辛苦!」

一般而言,在美國會計師畢業後拿到執照或還沒拿到執照時就可以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任職,但那種競爭很激烈,每個人都想不被公司放入黑名單,有時候一個禮拜要工作60個小時到80個小時。在這樣高強度、高密度的訓練下,李豪拿到兩年的工作經驗和500個小時的審計工時便從「四大」跳槽,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

李豪認為,若自己繼續在四大會計事務所持續下去,就會變成一種工作「機器」,在大公司只能了解其中一小部分,成為特別領域的專家,但無法看到公司全局,與自己性格不符,所以李豪決定離開「四大」,自己出來闖盪,獨立門戶。

轉型布局 中國各城市拓點

1998年,李豪自己開起了中型會計師事務所,鼎盛時期,公司曾擴充到60個員工,各種案子都接,將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熱熱鬧鬧,但年度結帳後,他發現這種方式很累,但沒有甚麼收入。

自小從不妥協,習慣改變、主宰環境的李豪決定轉型。他精簡了公司的人事,轉向經營高端客戶,儘管員工變少了,但卻在中國各大城市設辦事處,目前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和烏魯木齊六個點,他選擇為中國新移民或打算移民的企業家規劃稅務,這種策略讓他獲得更多經濟效益。

李豪每年都要來往中國數次,以便了解中國稅務國情,妻子也會與李豪一同前往中國工作,夫妻倆利用工作閒暇旅行,赴各地觀光。但李豪有直言:「其實真的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觀光,一到中國,有太多飯局和要處理的稅務問題。」

中美稅法差異 資產規劃迥異

因服務於洛杉磯華人,李豪接觸到及需要溝通的並不限於本地人,也包括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及生活習慣的客戶,這也是李豪喜歡目前工作的原因之一。隨著來自中國的新移民和企業增加,美國會計行業已經與他剛出道時有很大不同。

舉例而言,中國企業過去會在各個偏僻的小島開設公司以避稅,但這種方式若移民到美國後可能就行不通了。因為美國不僅是要求稅務居民全球納稅,而且還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有能力到各國銀行查看居民報稅情況的政府。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新移民或打算移民到美國者就必須找精通中、美兩國稅務的會計師規劃資產。

建議青年 全力以赴

李豪也曾短暫到臺灣當會計師,他回憶自己到臺灣工作了一段時間,因為那時香港與臺灣兩地的會計師競爭激烈,他的上司看重自己中英文俱佳的能力,常要李豪用艱澀、冷僻的英文讓香港會計師冷汗直流、顏面掃地,雖是年少輕狂的意氣行為,但現在想起來特別有意思。

回首自己的會計師之路,李豪建議有志成為會計師的年輕人最好在工作前花一年的時間考到註冊會計師執照。他表示:「第一步就是把這些會計學分給讀完,可以達到他去考試的標準,第二,我是建議去參加補習班,然後一口氣把他考下來最好。」以後因為工作或者其他的雜務干擾,是很難有時間準備應付這些題目的!李豪永遠保持著樂觀進取的精神,儘管在逆境,也要讓自己主宰環境,改變現況。◇

責任編輯:吳明

相關新聞
三角會計師事務所業務擴張 紐約開業
1/3香港會計師擬移民海外
會計師:神韻帶來寧靜與平和
成功事業的可靠夥伴 金光浩註冊會計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