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要這麼誇獎才能增強孩子自信心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3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適度的讚美與誇獎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的自尊心,但如果誇得不合適,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一些心理學家認為,聰明的孩子不應該因他們的智力和學習成績而得到誇獎, 因為這樣會使他們無法承受失敗的打擊。

1、誇努力不誇聰明

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和她的團隊在研究不同的「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的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研究,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

在第一輪測試時,題目非常簡單,幾乎所有孩子都能完成任務。研究人員隨機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孩子得到的表揚是:「你很聰明」。另外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第二輪測試時,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題,讓孩子自己選擇。結果發現,那些曾被誇「努力」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則大部份選擇了簡單的任務。

第三輪測試,題目非常難。孩子們都失敗了。那些被誇獎「努力」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所以非常沮喪。

第四輪的測試題目和第一輪一樣簡單。那些被誇獎「努力」的孩子,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誇獎「聰明」的孩子,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大約20%。

德韋克解釋說:「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會束手無策。」

2、誇行為不誇外貌

一位到北歐某國做訪問學者的人在網上分享了這樣一件事:

週末,她到一位教授家中做客。一進門,就看到教授5歲的小女兒,滿頭金髮,清澈明亮的一雙藍眼睛,非常漂亮。當她把從中國帶去的禮物送給小女孩的時候,小女孩微笑著向她道謝。這時,她禁不住誇獎道:「你長得這麼漂亮,真是可愛極了!」

那位北歐教授在女兒離開後,陰沈著臉對這位訪問學者說:「你傷害了我的女兒,你要向她道歉。」訪問學者非常訝異。教授解釋說:「你因為漂亮而誇獎她。但漂亮這件事,不是她的功勞,這取決於我和她父親的遺傳基因。但孩子還很小,不會分辨,你的誇獎就會讓她認為這是她的本領。而且她一旦認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驕傲的資本,就會看不起長相平平甚至醜陋的孩子,這就給她造成了誤區。你可以誇獎她的微笑和有禮貌,這是她自己努力的結果。所以, 請你為你剛才的誇獎道歉。」

這位教授說的很有道理,賞識孩子的時候,應該賞識孩子的努力和禮貌,而不應該賞識孩子的聰明與漂亮。因為聰明與漂亮是先天的優勢,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和技能,但努力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可貴品質。

3、誇事實不誇人格

「寶寶真棒」、「真是個好孩子」,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誇獎孩子。這樣籠統地表揚孩子,而不告訴他到底哪裏做得好,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無法建立恰當的是非對錯觀。因此,表揚孩子時最好具體指出事實,比如孩子拿碗給媽媽,媽媽與其說:「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拿碗,媽媽很高興」。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如何努力。

可見,孩子是要誇,但是不能空泛的誇。過多的誇孩子聰明,壞處多於好處。家長誇孩子的方式,是在引導、暗示孩子向甚麼方向努力,家長誇獎孩子的方式會決定孩子的價值取向。**

責任編輯:林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日本一個遊樂場所正在整修。旁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危險!請不要攀爬。這時一個大約4歲的男孩正要爬上一個滑梯。小男孩兒的媽媽嚴厲阻止了他。那位媽媽接下來讓小孩子自己念一遍牌子上的字。在媽媽的督促下,孩子大聲地把「請不要攀爬」念了出來。小男孩兒讀完後,心服口服地聽了媽媽的話走開了。
  • 自尊運動,就是對孩子所做的每件事給予口頭甚至實質的獎勵,以表揚他們的智力及能力。不過,斯坦福大學教授、社會和發展心理學家Carol Dweck卻表示,所謂的自尊運動,其實是在暗暗破壞孩子們的自尊。
  • 歲末年終,又是送禮和感恩的季節。許多父母已籌劃著給孩子的禮物或節日派對。但如果可以將禮物轉化為另一種「給予」,讓孩子知道,他們也能成為「聖誕老人」,把溫暖的心意、禮物傳給需要的人。父母利用節日,讓孩子學會珍惜和分享,或許會讓聖誕節更有意義。
  • 孩子到了10歲前後,幾乎都會出現所謂的反抗期。典型表現是,講話高高在上,教訓父母,或封閉自我,禁止入房間,或排斥、厭煩、動則大喊大叫,或埋怨父母為何要生下自己等等過激的或消極不振的行為表現和態度。很多父母因此目瞪口呆:我那從小可愛貼心,無話不談的孩子怎麼就像突然變成了一個「惡魔」,怎麼會態度如此無禮,愛答不理,經常跟個無賴或仇人一樣,又摔又打,冷言冷語,以折磨父母為樂。讓父母憂心煩惱,苦不堪言,素手無策。處理不好,嚴重的幾乎會讓父子之間變成水火不容的仇敵。彼此互相傷害。或傷心欲絕,無可奈何。
  • 孩子犯了錯就要承擔責任。但為了讓處罰合理,就需要瞭解孩子犯錯是有意還是無意,年齡尚小的孩子知道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嗎?他腦子中的是非、對錯是甚麼樣的?因此即使孩子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也要控制好情緒。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大聲斥責,要冷靜、謹慎地導正孩子不當的行為。
  • (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研究表明:孩子可以學到所讀的10%、聽到的20%、看到的30%……但是,他們通過教授別人的方式學到的東西則多達95%。家長們是否發現,當你們居高臨下地教導孩子讀書時,孩子總是坐不住,聽不進去?有沒有想過換個位置,讓孩子當老師,家長當學生?
  • 由於考試和升學的壓力,現在的孩子不乏智商和成績高者,但在情商和完整人格方面的發展卻普遍較差,而這在他們未來走向成功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值得家長注意的是,情商和性格從幼年即已開始形成,此時孩子所受的教育模式很關鍵。Foster City學前兒童教育與看護中心(Pre-School and Day Care Center)是Foster City歷史最悠久的學前教育機構,在教兒童學術,如聽、說、讀、寫、數學等內容的同時,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性格和社交能力的培養,特別是愛和關心他人等情感方面的教育。為社區服務41年來,這裡走出去的孩子,有醫生、律師,有舊金山巨人隊的運動員,也有新聞主播。
  • 類繁衍到今天,從古到今都有個“子不教,父之過”的問題,特別是我們中華民族講究家族,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敗家子”,給祖宗丟臉,所以幾千年來如何教育孩子成了每代中國人肩上的重任。
  • 身為母親,在教育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我跟許多人一樣,曾經歷過數不清的失敗和教訓,在與孩子的相處和矛盾中,常常不是眼淚便是生氣,深陷矛盾時,一點也看不清問題究竟出在何處,只好在無奈中感歎現代社會教育孩子的艱辛和無助。多少年以後,我才恍然大悟,我們的祖先早就教會了我們如何待人處世、讓人生立於不敗的種種智慧,這些真知灼見可以在生活當中隨處可見,所謂人生處處是學問,教育孩子同樣如此,只是自己渾然不覺罷了。
  • 記得前幾天,我寫到中學的大女兒和小學的兒子發生了矛盾。姐弟倆為20萬日元的120倍的計算方法爭吵起來,弟弟出錯後辯解是姐姐聽錯,而姐姐只顧傲氣十足的笑話弟弟不懂計算,不容辯解,把弟弟刺激哭了。說自己聽的一清二楚,弟弟明明說是20萬乘以100,然後得出2000萬再乘以20。我勸她體諒別人,有可能弟弟是不自覺說錯了。雖然在我的耐心勸解下她說知道了,但當時我很清楚,她並未完全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