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3月23日訊】中共央行於近日再度發佈了一組令人大跌眼鏡的調查數據。該調查的主題仍圍繞著中國居民對目前房價所持有的態度而展開,但結果卻招來了不少網民的指責與批駁。相比4.1%的人表示「令人滿意」以及51.9%的人表示「房價高、難以接受」的數據,44%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可以接受」的說法似乎更不足以取信。
我們且不必捨近求遠,只在央行接下來所給出的另一組頗為矛盾的數據中,就能發現近半居民表示「可以接受」當前房價的調查結果是注入了水份的。如果大家都認為房價並非高的離譜,並且超過半數的居民對房價的預期都停留在「上漲(15.6%)」或「基本不變(52.9%)」的行情上,那麼為何在未來3個月內準備出手買房的居民只佔到13.8%?
既然大家對買房的優勢都持有或增值、或保值的觀點,那麼為何傾向於「更多儲蓄」、而非拿錢投資的居民卻佔到了45.6%呢?難道如今的中國人對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的頹勢一點都不在意?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有35.9%的居民傾向於「更多投資」,他們最為偏愛的三種投資方式也均無一與買房有關。
若有人堅持認為,以上這些令人費解的數據不過是在掌摑投資人的臉,而非購房自住者,畢竟「可以接受」之中所蘊含的深意也能解讀為住得起;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將中國人的勞動所得——收入拿出來好好曬一曬了。或許那44%表示「可以接受」目前房價的人是屬於高收入階層,也未為可知。然而,只要看到官方給出的「2013年城鎮高收入人群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6389元」這一數據時,稍加換算之下,人們的情緒就會立即轉喜為悲。因為這意味著一個中國人每月若能賺到4699元,就該被視為「高收入」一族了。
那麼在中國,能夠被納入高收入群體的人數究有多少呢?國家統計局與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於近日發佈的統計數據指出,按照中國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3500元/月來算,13億多的中國人中,只有2800萬人有資格繳納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說,月收入高於3500元的中國人只有2800萬。事實上,一句「有資格」似乎已然道出,這2800萬人在如今的中國,絕對稱得上是國寶級的罕見之物。
不難想像,拿著這3500元的「巨款」,無論是買房還是租房,這些「高收入」們的手都會禁不住顫抖。無論是在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還是尚處在發展中的二、三線城市,且不提何時能攢夠首付,僅是銀行貸款審批這一關能否讓購房人通過都得首先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需要指出的是,中國這些「高收入」人士在拿到遠超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月工資時,他們並不能立即直奔主題,將所有收入都花在置辦房產的「刀刃」上,而是必須先把國家放在第一位,勇敢的承擔起納稅人的職責。
政府報告中那句「2013年中國公共財政收入達到12.9萬億,百姓人均宏觀稅負接近萬元」的陳述絕非戲言,「接近萬元」這一數字也更加慘烈的折射出中國人即便顧不上吃喝、不敢奢望買房,也要為國家財政添磚加瓦的「集體主義精神」。
中國的90後們,正是由於深深體會到父輩或長輩在購房過程中所經受的辛酸與悲苦,才會在調查中公開表示「如果要背上沉重的房貸,我寧願不買房」。這句簡單的告白已在清楚不過的告訴中國人,全款買房只能當作幻想,而貸款,哪怕相對於「高收入」來說,也是令人難以承受的重負。
90後已有超過一半如是表示,而那個「2800萬」有資格納稅的人數也似乎能夠指明中國到底有多少人能買得起房。於是,對於房價表示「可以接受」的44%的比例究竟從何而來,就不得不令人懷疑。或許誰也不想憑空揣測央行會在數據上造假,但如果大家最終一致認為,以上44%的所屬人群不過是開發商或官員而已,那麼央行的此番調查也只能被當成譁眾取寵的笑話了。
責任編輯: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