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3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由反對一簽多行、自由行引發的反水貨客行動,近期被建制派指為「港獨」事件。昨日(15日)城市論壇上,有反水貨團體強調不贊成以暴力方式抗議,並且不滿港府遲遲不解決問題。有評論員分析,水貨客激增與大陸人對中國製產品失信心有關,短期內很難有效解決。
香港政策研究所董事暨行政總裁馮可強認為,政府對事件的反應緩慢,早在2年前已經有反水貨抗議行動,政府曾承諾跟進但卻不了了之,近期再發生激烈的衝突引起中港兩地政府的關注,他希望港府能積極跟進。
他又說,明白事件涉及多方面複雜的因素,但是香港地方太小已難以承受,去年訪港人數中大陸遊客佔4,700萬人次,其中2,800萬不過夜,估計到2023年將達1億。這個不是遊客或消費問題,而是香港已成為珠江三角洲一、兩個小時車程便可到達的消費生活圈。
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黃台仰強調,示威行動主要要求政府取消一簽多行及限制自由行配額。他指2012年因為有光復上水的激烈行動政府才下了「限奶令」,近年情況更加嚴重,一簽多行2014年人數比2013年多了25%,即是由8百多萬人次升到1千4百萬,嚴重影響市民的生活,「因政府處理事件如此緩慢,令民怨沸騰才觸發市民走上街頭,向政府抗爭表達訴求。」
陸客增零售旅業額反跌
黃台仰不滿來港人數的配額由大陸當局主導,他形容有如由客人決定是否到你家中一樣,他認為這屬於香港自治範圍內的政策。另一方面,雖然來港陸客人數增加,但並無為香港經濟帶來大的增長,去年的遊客增加12%,零售業反跌2%,「反映一簽多行帶來的旅客,並未能帶給零售及旅業的實質幫助。」
他強調組織反水貨活動有非暴力的底線,「不會主動襲擊其他人,不會主動侵犯他人的身體。」
馮可強表示,相信反水貨組織者不會對陸客施以暴力,但提醒在目前複雜的政治局勢下,不要被人利用。
對有言論指反水貨是搞「港獨」,時事評論員游清源認為太「抬舉」,主要是因為上次活動有「點錯相」的事件波及無辜的市民,「『點錯相』,反映運動組織鬆散,行動比較自發的,甚至是發洩性比較重。換句話說,政治上沒有組織,政治上沒有統一的指揮。」
問題難短期內有效解決
游清源分析水貨客激增的原因,一是匯率的問題,令香港貨品便宜了;二是大陸人對中國製貨品失去信心,「這是國恥也是事實,但是港貨有Q嘜保證,這2個原因看不到可以解決水貨客問題,因為經濟的誘因比較大。」他認為不是解決一簽多行就可以解決水貨客問題,相信短期內很難有效解決。至於有建議在中港邊境建購物城,他認為規模太小無法容納陸客。
北區區議員劉國勳認同水貨客令新界北區的市民帶來很大的困擾,如環境清潔、阻街、拖箱碾過市民的腳,以及造成交通負荷等問題,當局應盡快解決。不過他擔憂過激的反水貨行動會適得其反,令高質素高消費的旅客不願來港。
觀眾席的民主黨陳樹英表明該黨贊成取消一簽多行,及取回自由行的審批權。她認為解決水貨客問題不能與經濟掛鉤,她質疑是否港府要反對大陸反貪腐呢?因為反貪令香港奢侈品滯銷。她又反問大陸當局怎不制止假貨等。
責任編緝:澹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