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奧巴馬總統的增稅爭議

曹長青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2月08日訊】新年不久,美國總統奧巴馬按慣例在國會發表了《國情咨文》,其要點是政府要更多投資國家基礎建設,同時減免學費、增加福利開支等。

前天(2月1日)奧巴馬總統提出了被《華盛頓郵報》稱為「具進攻性的」(aggressive)高達四萬億美元的下年度(2016)財政預算,要把這種增稅計劃「法案化」。《紐約時報》則把它稱之「更多烏托邦」(more utopian vision)。

政府開支可增至甚麼程度?換言之,如果一屆政府要舉債,債務額有無限度?如果沒有,那麼一屆政府是不是就大幅舉債,給下屆政府(尤其是另一個政黨執政)留下龐大債務?

美國的先賢們早就想到這個問題,所以在制度設計上,對「舉債上限」做了規定,超過了上限就屬違法。

但奧巴馬上台後,就要打破這個「舉債上限」,把借錢額擴大到歷史新高。2009年,奧巴馬上台第二年,在民主黨控制的國會通過了法案,把「債務上限」猛加2900億美元,增至12.4萬億美元。

隨後美國的債務一路攀昇,已創二戰後新高,超過了美國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6萬億美元,2013年時的美國總負債額已佔GDP比例的106%(達17.75萬億美元)。

雖然奧巴馬政府的年度財政赤字最近兩年有所下降,但據國會預算局預計,2018年以後聯邦政府赤字將繼續上漲。如政府不採取措施,2025年美國赤字將再次達到1萬億美元。在奧巴馬上台後的第二年(2009),美國財政赤字曾達到創記錄的1.4萬億美元。

現在美國政府每花一塊錢,其中4角是債務。在2011年時平均每個美國人就要支付800多美元的國債利息。目前每個美國家庭(平均以四口計算)要擔負國債20萬美元!

在這樣嚴峻的債台高築情況下,奧巴馬總統還要巨額擴大政府開支。那麼錢從哪裏來呢?奧巴馬的對策是,對富人和美國企業的海外收入要大幅增稅。

目前在國會參眾兩院都佔多數席位的共和黨已提出要杯葛這種增稅法案。所以奧巴馬的預算能否在國會過關,還是未知數。但已知的歷史經驗早已證明,這種大政府的福利社會主義政策不僅損害美國的經濟,更是違反經濟規律和人類常識的不道德之舉。

首先,對富人和企業大幅增稅,自然影響大眾消費和企業擴大再生產。美國大眾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0%!也就是美國經濟發展的三分之二以上,要靠大眾消費(買東西)。把富人的錢收繳了,當然影響消費(額度)。另外更嚴重的是,把企業的錢收繳了,企業當然就減少了開辦更多工廠、擴大投資的可能,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招工減少,失業率無法降低。由此影響整個經濟的快速復甦發展。

而減稅,則一定促使經濟發展。這是美國以及整個人類的經濟歷史無數次驗證了的。例如代表西方世界的英美兩國,英國在八十年代由於鐵娘子撒切爾首相的大幅減稅政策(個人最高稅率被砍去43個百分點,從83%減至40%),才使英國經濟復甦,國力上升。撒切爾夫人的大幅減稅政策,後來被譽為「拯救了英國」。

在美國,跟撒切爾夫人聯手進行了一場被稱為「緊身衣」經濟改革的共和黨籍雷根總統也是推行大幅減稅政策,把當時最高個人稅率70%一下子削去42個百分點,降至28%,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減稅,結果催生了美國隨後長達110個月的經濟擴張期。

道理很簡單,減稅,讓老百姓(包括富人、中產階級等)手裡有錢,自然就會促進大眾消費,這個「消費」一活躍,整個經濟就活了起來。同樣,企業手裡有錢,就會擴大再生產,增加招工就業,失業率就會降下來。而企業的擴展,自然導致國家的稅收底座擴大,整個經濟和市場就充滿活力,最後水漲船高,民富國強。

以現在美國兩個最大的州為例,更能看出增稅和減稅導致的經濟效果不同。美國最大的州是加州,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GDP在全球排名第八,相當於整個法國)。但是,加州的財政赤字卻已高達近兩百億美元。由於加州議會一直掌握在左派民主黨手裡,他們主張大政府,高福利,高稅收,擴大政府開支,由此造成財政黑洞。有評論家稱加州正在「第三世界化」,也有人說加州已成為美國土地上的「法國」,是美國災難的開始。在重稅政策下,很多加州居民已用腳投票,逃離加州,搬遷到附近沒有州稅的內華達州(只有四個多小時車路),或同樣沒有州稅的德克薩斯州等。

美國的第二大州(無論人口還是土地面積)的德克薩斯,則和加州形成「兩極」:德州的州議會長期是共和黨議員佔多數(州長也是共和黨),所以實行了小政府、低稅收、充分市場經濟的政策,結果德州產生了經濟奇蹟,全州失業率遠低於整體美國。據美國勞工局數字,從2007到2014年,德州創造的就業工作機會,超過美國另外49個州的總和!

2013年10月底,《時代週刊》曾刊登封面故事介紹德州的成就,題目是「德克薩斯合眾國——為甚麼這個孤星州代表美國的未來」(The Unite State of Texas:Why the Lone Star State Is America』s Future? )。美國全稱是「美利堅合眾國」。這裡《時代週刊》特意把它寫成「德克薩斯合眾國」,意思是德州代表著美國的未來,德州才是最原本的、最應該是的「美國」。有美國學者乾脆把德州稱為「美國的美國」。

德克薩斯州並不像加州、夏威夷等那麼氣候宜人,甚至有人形容德州的四季是旱季、澇季、風雪季和風暴季。但遷居到德州的美國人的數量卻超過了去其它任何一個州!

除了德州是美國不收州所得稅的七個州之一外,更重要的是,德州有工作機會。《時代週刊》的特稿說,現在美國甚至時常有這樣的車貼:「我沒生在德州,但我儘快來到這裡」。就像很多外國人,「我沒生在美國,但我想方設法來到美國。」

為甚麼德州具有這樣的吸引力?《時代週刊》說,因為她是全美國發展最迅速的大州,全美國五大發展最快的城市德州有三家:奧斯丁、達拉斯、休斯敦。僅僅2012年一年,其它49個州移居德州的總人數為10.6萬。自從2000年以來,德州淨流入100多萬人口。

穆迪研究報告稱,到2015年底全美國就業增長前十大城市德州將佔七個,其中前四大城市均在德州:奧斯丁、麥克米倫、休斯敦、沃斯堡。只是從2002年至2011年這十年間,佔美國8%人口的德州創造了全國近1/3的最高收入就業。全球唯一針對CEO和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雜誌《首席執行官》(Chief Executive)雜誌連續九年將德州評為最有利於發展的州。

為甚麼德州取得這樣孤星般的醒目成就?《德克薩斯月刊》資深編輯格裡德(Erica Grieder)的解釋可謂一語中的:「所謂德州模式,主要是低稅,減少政府對經濟的束縛,即有限政府方式。」也就是實踐了從英國思想家洛克,到米塞斯、哈耶克、弗裡德曼,以及諾奇克、安蘭德等主張的最小政府、消費者主權,走的是充分市場經濟、原本資本主義的道路。最根本的是強調了「個體主義」(individualism)價值。

兩個月前美國中期選舉結果,共和黨不僅贏得了參眾兩院,而且在美國50個州中,有31個州共和黨人當選了州長。這些保守派州長幾乎全部都強調減稅,要以德州為榜樣。

其中亞利桑那州的新州長杜斯(Doug Ducey)不僅誓言只要他在州長位置就要逐年減稅,而且還要最終取消州稅,使亞利桑那州成為美國第八個沒有州稅的州。如果這點兌現,可想而知,將會有更多的加州居民搬遷到只有八小時車路的亞利桑那;本已蓬勃發展的該州最大城市鳳凰城,將會更吸引人。

在阿肯色州,兩月前的中期選舉,該州不僅產生共和黨州長,而且該州的參眾兩院也都被共和黨掌控,這是該州100多年來的第一次!《華爾街日報》的評論說,這將有利於該州新當選州長實現他的競選承諾:推行大幅減稅計劃。

在伊利諾、馬里蘭、馬薩諸塞這三個傳統的民主黨地盤的州,這次竟也選出共和黨籍的州長。這三個州長也都要推行減稅政策,以促使當地經濟復甦發展。

這樣的故事幾乎發生在所有共和黨州長身上。著名印度裔南卡州女州長、也是美國現任最年輕的州長(43歲)哈莉(Nikki Haley),連任州長後,則推出南卡州歷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減稅計劃。如果你在網上進入Gov. Nikki Haley的網頁,貫穿頁面的是一行大字:Largest Tax Cut(最大規模的減稅),而且這行字母還被中間斷線,意為「攔腰砍斷」(稅率)。下面的說明是:現在我們州終於可以跟沒有州稅的田納西、佛羅里達、德克薩斯州,以及比我們的稅還低的北卡州、喬治亞州等競爭了。

在俄亥俄州,連任的州長卡西奇(John Kasich)一直推行減稅政策,使俄亥俄的經濟復甦,成為德州式的奇蹟。所以卡西奇也是2016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潛在競爭者之一。他不僅市場經濟理念清晰,而且很有口才,曾經是福克斯電視的政治評論員。

也被視為2016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黑馬的威斯康辛連任州長沃爾克(Scott Walker)說,「中期選舉傳遞的信息是:選民要更低的稅收,更小的政府。」

在如此這般的輿論潮流下,奧巴馬總統提出的下年度預算卻又要大幅增稅。這個美國第44任總統,他迄今為止的任期內給美國增加的國債,已經超過了前面43任總統的總和。奧巴馬總統的增稅預算不僅在共和黨主掌的國會難以通過,更是跟美國選民對「小政府」的期待背道而馳。

2015年2月3日於美國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

責任編輯:蕭明

相關新聞
曹長青:推薦郭飛雄的一篇文章
曹長青:千萬別把斯諾登引渡回美國
曹長青:伊拉克和阿富汗給中國啟蒙
曹長青黃越綏  硅谷談臺灣自救之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