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2月06日訊】近日,有關就讀於香港大學的一位內地生在競選學生會時遭到非議與抵制的新聞被大陸各家網站紛紛轉載。乍看那個《大二女生競選港大學生會 因「內地背景」遭非議》的標題時,或許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質疑:繼承著大英帝國民主、自由之血脈的香港社會,怎麼能在大學學生會的競選上表現出如此不公呢?內地生也好,本地生也罷,只要走進了港大的校門,就應該被視為同校學生,怎麼能搞區別對待呢?
與這些帶著憤懣情緒的質疑類似的,是參加競選的那位內地女生在1月25日所發表的公開信中連珠似的反問,「本次週年大選共有40名參選者,為甚麼只針對我一個進行調查及起底?因為我是內地生身份嗎?若不是,為甚麼不去調查、起底其他參選者」?一連串像是在擊鼓鳴冤時才發出的質問之後,是這樣一句與競選毫無關聯、卻意在表達對自身權利受到限制而感到不滿的控訴:我無法選擇我的出身,但我有權選擇到港大讀書。
事實上,從該女生發佈的公開信原文中,我們就能清楚的瞭解到,她之所以如此慷慨激憤,心有不平,主要是源自港大的校園電視媒體對她進行的所謂「政治背景」的調查。而最終讓她在競選中飽受爭議的不過基於以下2點:其一、她曾入過中共的少先隊及共青團組織,即媒體所說的「戴過紅領巾」;其二、她「曾邀請某中共政協委員參與高桌晚宴」。不得不說,這位競選者在面對上述這些質疑時所表現出的激動情緒,實則已經暴露出她在未曾經歷過的真正的競選面前所持有的不成熟心態。
正如大多數網絡圍觀者所說,大陸人若想成為不同體制中具備實力的政治候選人,首當其衝需要瞭解的便是大陸與香港在競選機制上所存在的巨大差異。香港人對「真普選」進行抗爭的街頭示威行動尚未偃旗息鼓,而作為政治機構在大學校園裡的縮影——學生會,自然會將捍衛民主選舉的餘溫繼續保存下去。
當那位參加競選的大陸女生對被質疑「滲透」、「染紅」而感到憤懣時,是否應先瞭解一下,香港人為何會對這樣的行為保持絕對的清醒以及最高級別的防備?所謂的「紅色背景」又為何會令香港人如遭遇瘟神似的避之不及?
且先不提對於香港這樣一個民主之風尚存的自由社會,媒體作為獨立機構對政治行使著監督職能根本無可厚非;對於政治候選人,媒體也有責任將其陳穀子爛芝麻、祖宗十八代的事兒如實呈現,以供民眾審查、評議,最後選出自己認為能擔當起管理國家事務重責的核心人物。對於為民眾服務、隨時接受民眾監督的政治人物來說,最大程度上是沒有隱私可言的。
我們也可不說,她「曾邀請某中共政協委員參與高桌晚宴」的質疑其實也存在著合理之處,比如這位大陸女生在接受採訪時已然承認「高中的時候我參加過學生會,擔任外聯部部長」。基於中國大陸的學生會本就是中共在學校教育系統中安插的喉舌,於是很明顯,頂著「外聯部部長」這樣的頭銜能認識幾位擁有「紅色背景」的人物也並不是甚麼稀罕事。
說到底,問題的關鍵不是內地生或本地生,而是將一眾內地生培養成不懂何為真民主、缺乏公民參政意識的無知之輩的中共其黨。從香港民眾親身參與的反對被「獨裁」赤化的行動中就可見香港的「真民主」。而中共對香港的赤化與滲透,也正是意在摳開那一雙雙緊緊抱住民主大樹的香港人之手,讓他們放棄一直以來所堅守的民主,從而墜入中共「一黨獨裁」的專制深淵之中。
中共在險惡用心的驅使下,無時無刻不在伺機而為。「統戰」的招數既然長期存在,港大的學生會若有一位「戴過紅領巾」的內地生想要踴躍加入,他們必然就會像防賊那般謹慎小心的對待,以考量這位來自於「一黨專政」地區的大陸人對民主政治所持有的態度。
可歎的是,這位內地生或許並不是賊,卻因為來自盜賊一般的政黨所執掌的國家而被當成了賊。此情此景,我們也可想到,無數的大陸民眾同是因為中共的聲名狼藉,而使自己成為了別人眼中避之不及的賊寇,這不比竇娥還冤嗎?事實上,若想還自身清白,其實也不難,只要與中共劃清界限,退出率屬於中共的黨、團、隊組織,眾人的目光必將有所不同。不信你試試!
責任編輯: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