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香港報導)大陸旅客來港,被安排到劉德華故居參觀,足見華仔名聲極大,不過在香港,比華仔更具有正能量的人物,是人稱明哥或深水埗明哥的深水埗區北河燒臘飯店的東主兼廚師陳灼明。因他長期免費贈飯給其居住的深水埗基層苦主,包括露宿者,因此他的餐廳贏來「愛心飯堂」的美譽。
羊年過年期間明哥亦不清閒,除初一、初二和家人團圓拜年外,初三就連同義工向深水埗露宿者和屋村長者免費派發200個飯盒,令他們感受溫情,初五開市。
雖然租金和通脹厲害,但明哥堅持22元三餸不加價,而且真材實料,不少食客都讚。如新年派發的飯盒,就有北菇蒸雞、鳳爪排骨等,附近的露宿者都過來排隊拿飯盒,還加上一封利是,一個生果,溫馨十足。
明哥表示:「只要能維持下去就行,不是為了賺錢。」他又說,很多教會都來訂餐,有人建議他可提價,他則說賺多少還是要奉獻出去,所以只要能夠維持本金就足夠。
堅持行善不求回報
明哥對自己卻相當簡樸。手上的電話是老掉牙的NOKIA 8320,只能打出打入,沒有上網功能。別人手機FACEBOOK,上網樣樣通,他都是義工幫忙上網。身上穿的衣服足足有20年的歷史,是83年在餐廳打工時候,老闆提供的3套工作服之一,穿到現在。
行善多年,明哥最大的感受是「施比受更有福,因幫人解決困難。」店內的電器、空調都有義工免費幫忙換,大家好像一家人般親切,甚至有人分享做義工後,自閉症都不藥而癒,令他更加感受開心。而明哥堅持行善,不求回報的品格,亦和自小吃苦的經歷有關。
17歲就偷渡來港的明哥,原本是廣東番禺人。14歲父親早逝,僅靠母親每月30餘元的工資,除交租、飯錢外就所剩無幾。身為長子的他,自小就要照顧剩下的6個弟妹,亦比同齡人早熟。小學畢業後他停學做散工幫補家計,先在鄉下做餐飲10年,但工資只有20多元,不夠一家人的開銷。
孝順的他,1979年就冒險獨自一人游水偷渡來港,並在酒樓廚房工作。1983年開始在深水埗北河街的飯店當大廚。至1995年,老闆退休,陳灼明與其他同事合夥接手飯店。不過他笑言,自己心太軟,賣貨不敢賣貴,賺不到錢,令餐廳經營困難,加上政府實施最低工資,令他們經營成本大漲,一直考慮是否要堅持做下去。
2011年,政府派6千元,他們就決定和社區組織合作,每月向露宿者等派飯一次,經傳媒報道後感動香港人。不少善心人捐錢令愛心行動擴展,如今每周六都向不同區的基層市民,派發400個飯盒,風雨無改。市民亦可於明哥的食店買飯票,然後交由他派給有需要的人士,持票就可於指定日期前到店內獲得三送一飯。
跨國義工幫助派飯
至於人手方面是否充足,明哥就指其實香港人頗有人情味,自他免費派飯的故事於2012年經傳媒廣泛報道後,多了好多善心人主動來幫忙。義工團體都有幾十個,包括扶輪社、宗教團體、學校等,甚至遍及世界15個國家,都有人來做義工,幫助派飯。
最開心的一次,就是傳媒報道後,連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等8國領事都來愛心飯堂吃飯,還和他合影。明哥笑著指著牆上的照片,已心滿意足,不過特首梁振英就從來沒有露面。
明哥又堅持做善事靠自己,非常低調,連去佔領地送飯盒都是送完就走,避免給人圍觀。他指,政府找他們合作搞飯堂,他就不願意參加,「做善事不是做騷。不是派一兩次飯就完,搞活動做騷,而是長期堅持去了解他們的需求,真正做到實處。」
盼愛心飯堂推廣全港
談到羊年願望,明哥就有兩個大計,先在元朗成立新餐廳,服務南亞裔等居民,其次是註冊慈善機構,在荃灣、觀塘、黃大仙及土瓜灣成立社企餐廳,將愛心飯堂推廣到全港。
他說,選擇這4個舊區,是因為老人家、街坊多,可服務基層市民,亦會聯絡義工團體幫忙。「我看到社會上有很多疏忽的事情,政府做不到。繼續我一個人做下去,做不完,好在有很多義工團隊幫手,但主要限於當區村民,要服務其它地區的居民,就希望多開幾個飯堂。」
正能量明哥第一更勝劉德華
2013年,信和集團訪問逾千名12歲以上港人,發現港人心目中首3項最重要的快樂因素,依次序為健康、金錢與事業。近八成受訪者對「香港開心指數」給予不合格;逾六成人指近月生活不開心,當中七成是因不滿意「生活環境質素」。
深水埗明哥被評為正能量代表第一,超越排第二、第三的劉德華和黃色巨鴨。
責任編輯:何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