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2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劉菲洛杉磯報導)香港「學民思潮」召集人、雨傘運動的靈魂人物黃之鋒近日應邀抵洛演講,2月21日 (週六)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和公眾見面,受到熱烈歡迎。陪同出席的還有紀錄片《未夠秤》(Lessons in Dissent) 導演托恩 (Matthew Torne)。
港媒被滲透 社交媒體助推雨傘運動
研討會在英語和粵語交叉中進行。從15歲就投身社會運動的黃之鋒引起與會者的極大好奇。有人問一個15歲的孩子怎麼可以對社會運動懂得這麼多,黃之鋒用英語回答:理論兼熱情,加上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體的助力。
對香港的佔中運動,已被中共全面滲透的香港媒體除了《蘋果日報》,多數是一邊倒地反對,黃之鋒說使用社交媒體傳播信息就變得至關重要。
他還對一些有關佔中運動的謠言做了澄清。有傳聞說因報導佔中而名聲鵲起的《蘋果日報》付錢給學生讓他們堅持。黃之鋒說這些都是不實之說,就如有謠傳他曾經接受美國海軍陸戰隊培訓一樣是無稽之談。
現年18歲的黃之鋒目前在香港公開大學攻讀社會科學。他說如果資金有了保證,將來可能考慮到美國留學,並點名UCLA。 有人問黃之鋒會不會尋求美國國會的支持。他說根據以往的經驗,求助美國國會或者奧巴馬總統的支持用處不大。爭取香港本地民眾和官員的支持才是關鍵,因為香港的前途命運與他們息息相關。 去年12月港府對佔中清場後,黃之鋒曾表示雨傘運動不會結束,亦不會失敗,他們未來會繼續爭取普選。他在研討會上承認,學生們都各自回家,恢復正常生活,如何繼續將是一個「挑戰」。 和很多香港人一樣,黃之鋒一家信奉基督教,影片《未夠秤》中有黃之鋒一家飯前祈禱的鏡頭。但是他表示,宗教信仰在他投身社會運動的決定中沒有起主導作用。 研討會以放映97分鐘長紀錄片《未夠秤》開始。該片以兩名90後學生領袖——「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和民主派政黨社民連成員「馬仔」馬雲祺為主角,追蹤了他們在2012年參與組織反國民教育運動的過程,期間「要獨立思考不要洗腦」是他們的主要口號。黃之鋒稱此片是學民思潮走到公民廣場之前的歷程。托恩說,批判性思維是完整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港府徹底停止可笑的國民教育。 有現象表明,國民教育計畫雖然在學生的強烈抗議下被擱置,但是港府並未停止將大陸的歷史教育悄悄地引入香港課本。 托恩1980年出生於英國,大學畢業後曾到中國教英語,2004年進入香港電影電視學院學習電影,2010年又在牛津大學取得中國研究學碩士。他和製片人李炳光自掏腰包,花了4年時間拍攝《未夠秤》,於去年春季完成。影片曾參加捷克和臺灣電影節,並在日本NHK電視臺和臺灣PTS公共電視臺放映,目前帶著影片在美國各地的大學和地方影院放映。 在大陸和香港都居住過的托恩對兩地青年做了比較。他說,中國青年的公民意識落後香港一個世代,還處在黃之鋒父母那一代。「目前他們還可以從制度中受益,所以基本上在中國,如果你努力學習、努力工作,還能從經濟繁榮中分一杯羹,儘管這個制度很腐敗。……這和黃之鋒的父母很類似。他們出身貧窮,在香港的公共房屋內長大,經過努力上了大學,成為中產階級,所以他們比較保守。如果你在船上,你是不會去搖它的。但是如果你沒能上船,你就會去搖。黃之鋒就代表了 (沒上船) 的一代,他們的未來在哪裡?香港的房價收入比是15-16倍,當他們畢業後,房價可能漲到20倍,買房幾乎成為不可能,上大學變得越來越難,因為香港只有 8所大學,越來越多名額被大陸學生佔據,這本身倒沒什麼,他們能 (在香港) 接受教育很好,問題是香港彈丸之地,不像在美國,你進不了本地的大學,可以進外地大學,你可以在全美範圍內選擇,但是香港沒有。要麼你的父母有錢把你送到海外留學,要麼留在香港上不了大學。」 在香港住了十年的他指很多外國人不理解香港的困境。「老實說,我們在美國參加電影節不是特別成功,因為人們不了解香港的現狀,還有人對我說:香港是民主體制。」 《未夠秤》可在YouTube上付費觀看。 《致命中國》的共同作者、南加大企業管理助理教授奧特瑞 (Greg Autry) 在會上將一把雨傘贈予黃之鋒,引起臺下一片掌聲。 分析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和香港的佔中運動的異同,奧特瑞說,美國的佔領運動是關於經濟機會的爭議,而香港的佔領運動是源於政治壓迫。「我認為兩者之間的聯繫在於:中共政府破壞了美國中產階級的就業、獎勵了頂層大公司投資者,造成美國收入不平衡。同樣是這個政黨,利用在美國投資及消費者帶來的收益來破壞香港的政治自由和民權。」 責任編輯:李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