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市區最容易親近的一條登山步道,大概就是國旗嶺步道了。
這條步道的登山口臨近交通便利的中和市區,步道終點是中和著名的圓通寺。
步道全長約1.8公里, 長短適中,路況完善,是很大眾化的一條登山步道。
國旗嶺有很多登山口。對於開車前來的山友來說,位於興南路二段34巷巷底的登山口相當便利, 登山口附近就有一處大型停車場。所以我選擇從這個登山口登國旗嶺。
沿著停車場旁的小柏油路走進去,左側有「國強嶺」登山口,再走進去不遠,右側有「國勝嶺」登山口,應從國勝嶺登山口上行。 循著水泥石階而上,隨即抵達國勝嶺,一座平緩的小山頭,旁有早覺會搭建的涼亭,以及坐椅、觀景平台等休憩設施。
沿著稜上步道前行,爬上一小段石階路,抵達「迎日石」景點。山頭有裸露的砂岩巨石,清晨來此運動的民眾, 可以佇立岩石,迎接朝陽,因此被稱為「迎日石」。迎日石附近有岔路可通往附近復興國小的登山口。
續行的水泥步道,循稜線而行,起伏不大,沿途設有路燈,路旁有坐椅或簡易涼亭,設施完善。
這裡的山勢不高,又鄰近人口稠密的市區,因此成為附近居民晨昏散步的好去處。 即使是非假日來訪,沿途不時遇見往來的遊客。
來到一處岔路口,稍作休息,看見指標木牌寫有一首《青山之詩》,讀來覺得很有味,深得我心。 於是隨手抄錄了下來。詩文寫道:
啟窗日日見青山,山色青青不改顏。
我問青山何日老?青山問我幾時閒?
返家之後,寫旅記之時,再讀此詩,感受有些不同,心生愧意,於是戲作《青山答問》以自嘲:
我答青山我很閒,青山笑我別相瞞。
若是閒閒如野鶴,為何旅記積如山?
從岔路口續行不久,即抵達國旗嶺。從登山口至山頂,大約25分鐘而已。國旗嶺,又稱「外南勢角山」,海拔172公尺,有一顆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 山頂立有一面國旗,所以被稱為「國旗嶺」。山頂的涼亭,就稱為「國旗亭」。
國旗亭是木造的六角亭,頗為典雅,六根亭柱都寫有詩句,而六根橫樑的裡外兩面也都有詩句,使整座亭像是一座詩亭。 國旗亭是一群退伍老兵所建的,亭柱詩句有「不朽老兵闢大地,但憑赤手建名亭。」楹柱又有「當年闢建國旗亭, 慘淡經營是老兵。出力出錢革命志,任勞任怨慰人生。」之詩句。
國旗嶺四周都有展望,因涼亭周遭高樹遮蔭,視野忽隱忽顯,涼亭既適宜賞景,而環境也適宜休憩。
由國旗嶺續行,轉為石階下坡路。約3分鐘,抵達鞍部的岔路口,這裡有一棵著名的雀榕老樹,樹旁的空地,經過整地闢為民眾遊憩的活動空間, 被命名為「榕園」。
導覽資料介紹這棵雀榕老樹的樹齡已有三百多歲,樹幹橫生交錯,樹根纏繞糾結,綠蔭森然。樹旁有一間小土地公廟,據說是早期在附近開採煤礦的工人所建造的。
離開榕園,續往上往,隨即抵達鄧公嶺。這裡有一座鄧公紀念碑,建碑於民國65年(1976), 鄧公事蹟如何?碑文已模糊難讀。鄧公嶺臨近中和市區,後人維護石碑並不難,而立碑至今未滿四十年, 碑文落漆無人補,原因何在?從片斷碑文隱約得知鄧公為舊時代的資深立委,石碑有當時立法院長倪文亞的題字。
鄧公嶺附近有一座觀景平台,視野最佳,可以眺覽台北盆地,近俯中和市區樓屋櫛比鱗次,遠眺觀音山座落於淡水河岸, 而北二高自三峽、土城遠而來,以隧道穿過這座山。續行來到更高處,右側有一座涼亭,是步道最高點, 稱為「長壽山」,又稱「長壽嶺」,附近亦有展望。
續行一路下坡,抵達仁慈寺附近,遇右岔路,兩條步道都可以通往圓通寺。
取直行,繞過仁慈寺後方,來到仁慈寺大門口。然後循指標,續接稜線步道, 走至涼亭岔路口,然後從寬闊的砂岩石階下行,抵達圓通寺。
圓通寺創建於日治時代,仿唐式的歇山重簷式的大殿,是日本佛寺的風格,而大殿廊柱及柱頭裝飾, 採古希臘、羅馬的建築樣式,內殿的神龕則繁複華麗的巴洛克裝飾,明顯受到當時流行西洋建築潮流的影響。
圓通寺最吸引我的建築特色,並不在於正殿或山門建築的古典莊嚴,而是大殿兩側的廂房以砂岩石塊砌造, 牆壁古色古香,樸拙渾厚。這些石材是取自此地豐富的厚層砂岩。
圓通寺是我小學遠足來過的景點,所以我對這裡有一份特別的親切感。記得當時在殿前的廣場與同學們追逐玩耍。 我在圓通寺稍作停留休息,回味往事,然後再踏上回程之路。
旅遊日期:2014.10.02
責任編輯:施宜葆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www.tonyhuang.idv.tw/@
【路程時間記錄】
興南路二段34巷巷底停車場→5分鐘→國勝嶺→2分鐘→迎日石→17分鐘→外南勢角山(國旗嶺)→5分鐘→ 雀榕老樹→2分鐘→鄧公嶺→5分鐘→長壽山→6分鐘→仁慈寺→16分鐘→圓通寺,單程約1小時(不含休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