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12月27日訊】大陸紫光集團擬重金入股臺灣記憶體封裝測試三大廠商力成、矽品、南茂,同時希望合併聯發科,籲臺灣開放中資投資IC設計業,引發輿論及學界反彈。18日,臺立法院做成決議,現階段基於國家安全戰略考量,不得開放中資投資臺灣IC設計業。
臺灣朝野也達成共識,整體IC產業涉及之敏感科技、國家安全、產業布局及影響評估,經濟部及相關部會應予嚴審,在明年向立法院提出專案報告之前,經濟部投審會不得許可相關投資或併購案。
目前輿論爭議最大的是,紫光集團是中共國營企業,併購臺灣半導體核心產業的背後,不排除有中共國家戰略意圖;而最近東森電視股權出售對象具有中共解放軍背景,也令人產生中資入主媒體業,主導臺灣社會輿論的疑慮。
對此,有媒體社論表示,「如果有一天,臺灣主要核心產業都被中共買光時,臺灣還有沒有能力保護我們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
中共「以商逼政」臺灣怎麼應對?
由現在的局勢來看,目前中共對臺「以商逼政」的意圖明顯,未來如果臺灣的經濟命脈都掌握在對岸手中,共產黨勢必會對臺灣產生更大的影響力,臺灣引以為豪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也將受創,這也是我們做生意時不能不考慮的。
沒錯,民主不是最好的制度,當我們看到臺灣吵吵嚷嚷的現況,不嘆氣的人很少;但是長期看來,民主讓社會的不同意見得到重視,讓民眾的不滿有地方宣洩,讓政策 方向在不同聲音互相折衝中得到完善。而且,成熟的民主制度會帶來人與人之間彼此的理解,帶來「我不同意你,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權利」的寬容。我們彼此相信,是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說的話有人會在意,有人會聽到,甚至,有人會尊重。
中國大陸社會的現狀基本上就是一個壓力鍋,幾乎每個人的怨氣、不安全感都很重,為什麼中國人會這樣互不信任,常常發生脫序行為,嚴重點甚至彼此相殘(近年當街砍人事件層出不窮)?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得不到尊重,他們知道,沒有權勢,他們想說的話就沒有人會聽,這樣長期下來,他們也就以不尊重別人來回應 生命中的種種不公。
臺灣不怕競爭 但競爭要有規則
跟中國大陸的各種商業合作、經貿協定如果實施,我們跟大陸市場勢必會有更緊密的結合。從自由市場經濟的角度上來看,我們的確可以學習大陸人們奮發向上的爆發力,要有競爭力,但是不能不講競爭的方法。
舉例來說,比亞迪公司,大舉挖走鴻海員工、系統性偷竊商業機密,令郭台銘震怒;更離奇的是鴻海告上法庭的索賠案,因為比亞迪創辦人王傳福是深圳市人大代表,對深圳中級人民法院法官的任免有重要投票權,加上比亞迪是土生土長深圳企業,接受深圳市委扶持……所以案子就卡住了,一直沒有進展。這樣的例子在大陸比比皆是,坦白說,郭董(部分因為知名度高)能保住人身安全已經要慶幸了。
打個比方,我們做任何交易都會有交易規則,連玩遊戲也一定有遊戲規則,對吧?可是現在的中共跟你打交道,它贏了還好,輸了可不講什麼尊重規則、運動家精神,它是一秒變臉,下一秒找黑道份子堵人威脅,法院、警方統統是它自己人,到時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不要懷疑,這就是現在許多台商都碰到過的真實情節。(講「許多」已經是保守的說法,臺商幾乎每一個人都有受騙受害的經驗。)
現在的中國大陸,因為共產黨60年來的鬥爭哲學思想教育加上無神論、文革時破壞傳統文化,讓很多人變得什麼都不相信,也就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為了自保或賺錢已經失去了道德底線。
還記得 2011年震驚中外的「小悅悅事件」嗎?廣東省佛山市的兩歲女童王悅被兩輛汽車撞傷倒地,先後路過的 18名路人都見死不救,導致小女孩搶救無效身亡……相對的,臺灣多數人相信「人在做,天在看,善惡有報」,不會把事情做得這麼絕;然而,對岸的人們在中共 洗腦教育下,現在可是不相信這些的。在這樣人與人之間沒有互信基礎的社會,跟這樣的政權談「競爭」,會不會太天真了?
反過來說,我們當然不怕自由競爭,但我們必須對毫無原則、充滿特權、無道德底限的合作與競爭說No。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半導體現在就是臺灣產業的核心,中國大陸廠商想要入股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希望能獲得半導體核心技術,等到我們的核心技術被淘空,臺灣產業鏈的價值將不再,到時,我們也將失去在全球經貿整合供應鏈中的優勢,說是危害國家產業經濟命脈,一點也不誇張。
在自由經濟的資本市場,企業併購是很正常的商業行為,但是對於中共來說,一切商業作為在「必要」時,都隨時會加上政治目的,這是臺灣不得不認清的事實,臺灣企業在與中國買家打交道時,也應多一分醒覺。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