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11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雯瑞典報導)2015年10月23日史迪格‧拉森獎評審委員會宣佈把2015年度瑞典史迪格‧拉森(Stieg Larsson)獎的獎項頒給中國作家和記者楊繼繩,因為楊繼繩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挖掘中國1958-1962年間發生的「大饑荒」的根本原因,統計出當年的「大饑荒」導致3600萬中國人死亡。
獲獎原因
史迪格‧拉森獎評委會主席丹尼爾‧普爾(Daniel Poohl)說:「大饑荒是中國人最大的集體創傷之一,楊繼繩獲得史迪格‧拉森獎是因為他作為記者以強大的堅持和勇氣敢於挖掘歷史,講出真相。」
楊繼繩曾任新華社高級記者、《炎黃春秋》雜誌副社長。1940年出生的楊繼繩今年已是75歲,退休在家,住在北京。從1990年代開始,楊繼繩憑著記者的良知,開始調查「大饑荒」的真正原因。因為「大饑荒」在中國是被禁的話題,他以資深記者的職業便利,以「調查農業政策」或「研究糧食議題」的名義,得以查閱全國各地無數的內部資料或秘密檔案,他跑遍十幾個當年受災最嚴重的省份,走訪上百位當事人,記下十多本訪談記錄,經過十多年的辛苦,終於寫出具有史記意義的《墓碑 – 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 》一書。楊繼繩在書中以嚴謹的事實和數據,指出「大饑荒」期間3600萬中國人被活活餓死,這是在沒有戰爭、沒有瘟疫、氣候正常的和平年代裡發生的人禍慘劇。
為3600萬同胞立碑
《墓碑 – 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 》由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首次於2008年5月出版。對於在半個世紀以前發生的,在中國全國範圍內持續了三、四年之久的「大饑荒」,到目前為止,這本書仍然是唯一一本比較全面和深入的歷史記錄。
在書中,楊繼繩描述了自己親眼看到養父因為飢餓而瘦到皮包骨的樣子,餓到沒有力氣吞嚥下稀飯,最後慢慢餓死的慘象。在中國很多地區還出現了人吃人的駭人現象,吃死人的屍體,吃外來的饑民,有記錄的就有上千起,甚至還有多起吃自己親生兒女的記錄,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慘劇。
根據楊繼繩的統計數字,大饑荒期間被活活餓死的人口有3600萬,因為飢餓而減少出生的人口還有4000萬。僅說被餓死的人數3600萬,這相當於150次唐山大地震的死亡人數,相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三倍多,比第二次世界大戰還要慘烈,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4000多萬人是八年時間在全世界範圍內發生的,而「大饑荒」的3600萬死亡人數是三、四年時間在中國一個國家裏發生的,而且在多數地區只是半年內集中發生的。
楊繼繩希望用這本書為自己的養父立碑,為3600萬被餓死的冤魂立碑,更為造成這種慘劇的共產極權制度的死亡提前立碑,他不希望這種人間慘劇再在中國上演。
因為披露「大饑荒」歷史真相,《墓碑》一書曾於2013年獲得美國曼哈頓研究所(Manhattan Institute)頒發的海耶克圖書獎(The Hayek Prize)。
史迪格‧拉森獎來歷
史迪格‧拉森獎是為紀念已故的瑞典作家兼記者史迪格‧拉森(Stieg Larsson),由瑞典最大出版社之一的挪施戴茨(Norstedts )和拉森的父親與弟弟共同頒發的獎項,獎勵為人權做出貢獻的個人或組織,從2009年起開始,每年頒發一次,獎金額為20萬瑞典克朗,相當於2萬多歐元或15萬元人民幣。
史迪格‧拉森於2004年50歲時因為突發心臟病而意外離世,他的《千禧年三部曲》在他去世後成為全球暢銷書,並被翻譯成多國文字,還被改編成電影。
《墓碑 – 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 》前言節選
永久的墓碑
這本書原打算名為「天堂之路」,後來我改為「墓碑」。「墓碑」有四重意思,一是為在 1959 年餓死的父親立墓碑;二是為 3600 萬餓死的中國人立墓碑;第三,為造成大饑荒的制度立下一個墓碑; 第四,在寫這本書寫到一半時,北京宣武醫院在為我體檢中發現有「病變」(甲胎蛋白呈陽性),於是我加快了寫作的速度,下決心把這本書寫成,也算是為自己立一個墓碑——有幸複查時排除了病變, 但寫此書有很大的政治風險,如因此書而遭不測,也算是為理念而獻身,自然也就成了自己的一個墓碑。當然,主要還是前三種意思。
墓碑是凝固的記憶。人類的記憶是國家和民族賴以進步的階梯,是人類航程前進的路標。我們不僅要記住美好,也要記住罪惡,不僅要記住光明,也要記住黑暗。極權制度下的當權者隱惡揚善,文過飾非,強制地抹去人們對人禍、對黑暗、對罪惡的記憶。因此,中國人常犯歷史健忘症,這是權力強製造成的健忘症。我立的這塊墓碑恰恰是讓人們記住人禍、黑暗和罪惡,是為了今後遠離人禍、黑暗和 罪惡。
……
在極權制度徹底死亡之前,我提前為它立了個墓碑,讓後人知道:人類社會在歷史的某一階段、在某些國度,曾經有一種以「解放全人類」的名義建立的、實際是奴役人類的制度。這個制度宣揚並實踐的「天堂之路」,實際是死亡之路。
--楊繼繩 2007年8月
責任編輯: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