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11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日前,被認為是中南海智囊團成員之一的新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著名經濟學家劉偉在回答陸媒記者關於外界質疑中國GDP的真實性,認為中國的GDP只有4.5%時表示「真實的數據確有可能如此」。
據《華夏時報》11月25日報導,劉偉在回答該報記者關於中國GDP數據一直遭到業界質疑,有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的實際增速只有4.5%左右時,劉偉回答:「真實的數據確有可能如此。」
劉偉說:「因為當經濟增長6.9%,而製造業增長才6%多一點,第三產業增長8%多一點,農業增長3%多一點,再綜合其它數據,得出的結論似乎難以解釋或支撐6.9%。」
10月19日,中共統計局發布了今年第3季度GDP數據,數據顯示大陸經濟在三季度同比上漲6.9%,創下2009年一季度以來最低經濟增速,而6.9%的經濟增速依然高於此前分析師們的預期,數據遭到了經濟學家們的廣泛質疑,認為總體增速和分項數據之間明顯不符。
北京研究公司NSBO的政策研究人員對路透社表示:「在9月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產出數據雙雙大幅放緩的背景下,GDP超預期令人意外。」
澳新銀行資深經濟學家楊宇霆表示,這次GDP較預期為高,也高過澳新銀行早前的預期6.4%。
鳳凰財經10月8日曾經刊文表示,發電量、粗鋼、水泥等增速全部都是零增長,真實的GDP數據只能靠自己用心體會了。
中共統計局日前正式公布了大陸31個省份2015年前三季度GDP數據。數據顯示,31個省份GDP總量之和超出全國約1.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GDP再次出現了各省份數據之和與全國總量不符的情況。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大陸生產總值487,774億元,而31個省份前三季度GDP總和為507,256.2億元,超出全國總量多達19,482.2億元。中共從1985年中央和地方分別核算GDP以來,地方GDP總和一直高於中央公布的GDP總量。
當前國際經濟界觀測中國的經濟形勢一般採用克強指數。
2010年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推出了一項用於評估中國GDP增長量的新指標——克強指數(Li keqiang index)。這個以時任副總理李克強的名字命名的指數是三種經濟指標:耗電量、鐵路運貨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的結合。《經濟學人》雜誌認為克強指數比中國官方的GDP數字更能真實地反映中國經濟的現實狀況。評論者說,就真實性而言,克強指數包括的三項指標,項項涉及真金白銀,幾乎不存在做假的可能性。克強指數被花旗銀行等國際機構認可。
2007年,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告訴來訪的美國駐華大使,他更喜歡通過三個指標來追蹤遼寧的經濟動向:全省鐵路貨運量、用電量和銀行已放貸款量。他同時表示中國的GDP數據是人造的,不可信。#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