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11月22日訊】當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面對的最大難題或許不是美國能否在12月順利升息,而是全球物價展望低迷,先進國家央行的2%通脹目標難以達成。
為了解決低通脹,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誓言要全面布署刺激政策,一般預期該央行在12月的例會中將擴大量化寬鬆(QE)規模。
然而,這帖QE藥方在日本已服用多年但卻換來「失落20年」的結果,近期更出現連續兩季GDP衰退的窘境。美國則是金融風暴後推出三輪QE的先驅,但今年10月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仍然僅達0.2%,顯然QE無法有效刺激通脹。
造成全球低通脹的根本原因在於總體需求不足,先進國家面臨長期出生率下滑和人口老化,以及大量社會福利支出排擠財政措施的困境,而新興國家卻正飽嚐中國過度建設的後遺症之苦,全球此時似乎看不到新增需求的曙光。
在此一需求不足的背景下,2008年金融風暴後的全球低利率環境卻讓許多原本不具競爭效率的企業得以苟延殘喘,部分貪婪的企業(如礦業、頁岩油廠商)甚至因 低利率而大量舉借進行擴產,導致供給嚴重過剩的問題於去年全面爆發。換言之,低利率的環境已變相成為商品供過於求的溫床。
現在,美聯儲(FED)開出的藥方是漸進式緩慢升息,12月的動作可望成為解開全球低通脹難題的試金石。然而,光是美國升息,但歐洲和日本仍維持低利率,反而助長全球「套息交易」(carry trade)的盛行,經營效率較差的廠商仍可低息舉借,難以預期供給面大量減少。
此外,美國升息後是否導致以美股為首的全球股市易跌難漲,以及是否讓高處不勝寒的美國房市因而觸頂?這些因素很可能對全球復甦火車頭的美國經濟產生不良的作用,引發負面的財富效果。
或許,「看不見的手」正在醞釀這件事的解決,只是不知將是透過災難式的快速毀滅,還是漸進式的漫長調整。面對變局前夕,投資人最好摒棄參與舞會的心態看待未來的金融市場。
責任編輯: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