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10月09日訊】(大紀元北卡訊)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3名獲獎者分別是在英國法蘭西斯‧科瑞克研究所任職的瑞典醫學家托馬斯‧林達爾(Tomas Lindahl)、美國杜克大學的科學家保羅‧莫德裡奇(Paul Modrich)及美國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土耳其裔科學家阿齊茲‧桑賈爾(Aziz Sancar),他們將均分總額800萬瑞典克朗(約97萬美元)的獎金。評選委員會認為他們在DNA修復的細胞機制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
杜克大學和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相距約20分鐘的車程,都位于北卡羅萊納州的高科技中心——北卡三角區内。
生物基因信息億萬年來傳遞,儘管不斷複製並時常會遭受到外來環境的各種攻擊,但基因的穩定性異乎尋常,變化微乎其微。從純粹化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所有的化學過程都會發生隨機誤差。三位獲獎者的工作有力推動了科學家們共同揭示其中奧秘:細胞是如何進行DNA修復並確保其遺傳信息安全的。
林達爾最先發現了DNA鹼基切除修復,這種機制可以抵消DNA的消亡。桑賈爾的研究則清晰地展示了細胞對紫外線損傷的DNA的修復機制。莫德裡奇演示了在細胞分裂時的DNA複製過程中,細胞是如何修復錯誤的。
北卡大學教授阿齊茲‧桑賈爾具有土耳其和美國雙重國籍。他畢業於伊斯坦布爾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在畢業之後,桑賈爾在土耳其做了幾年醫生,但在1973年他改行做科研,並在美國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76年,桑賈爾成功克隆了修復紫外線DNA損傷的光修復□(photolyase),這項工作也成為了他的博士畢業論文,但畢業之後這項研究並未能引起人們的關注,他三次申請博士後職位都遭到了拒絕。桑賈爾只好在耶魯大學醫學院找到了一份實驗室技術員的工作,並繼續DNA修復機制方面的研究。1983年,他在發表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後得到了北卡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的職位,並在北卡紮下根來,鑽研DNA修復機制30餘年。2005年,桑賈爾獲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莫德裡奇在新墨西哥州的一個小城長大。1963年,他做生物老師的父親突然對他說:「你應該去學一點DNA之類的東西。」 多年之後,DNA真的成為了莫德裡奇事業的追求,從他在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工作或是在杜克大學生物化學系擔任副教授,莫德裡奇一直在做有關DNA方面的研究。到了1980年代末,他已經能夠在試管中重現複雜的DNA分子修復機制並開展研究。1994年,莫德裡奇被選為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研究員,獲得充足資金保障,2004年,他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目前,杜克大學與北卡大學各有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之前的有北卡大學的Oliver Smithies在2007年獲得生理醫學獎;杜克大學的Robert Lefkowitz在2012年獲得化學獎。
責任編輯:謝漫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