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蒼穹,無窮無盡。面對無垠的天際,人類充滿好奇與想像;人可以在外太空生存嗎?電影《火星救援》(The Martian,又譯:絕地救援、火星任務)帶領觀眾探究:人類的自救極限究竟有多大?
一群在火星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因突如其來的沙塵暴襲擊,迫使他們必須提前結束任務。就在眾人正要撤離之時,一具通訊圓盤擊中太空人馬克(馬特‧達蒙飾),由於狂沙亂石驟起,在此危急存亡的撤退時刻,大夥以為馬克已經罹難,只好先行離開火星。沒想到馬克竟然死裡逃生,只是其他組員早已離去,在通訊系統全毀、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孤零零的他要如何在火星上生存呢?
馬克沒有忘記自己是植物學家的專長,積極思索在火星上種植馬鈴薯的方法,以解決食物匱乏的問題;並排除萬難,找到了多年前墜落在火星上的地球探測衛星,使他得以與太空總署NASA取得聯繫,這一刻終於點燃了馬克重返地球的希望。
然而幸運之神並沒有在馬克身上停留太久,農場發生爆炸,食物來源出現問題,救援小艇重量也有問題,甚至還要割破自己的氧氣筒來增加推力,以便讓他能夠返回太空船。這些接踵而來的磨難,正是本片情節緊湊的原因所在;看似順利,卻又麻煩不斷,觀眾的心情也隨之起起伏伏,彷彿闖關遊戲,緊張刺激,幾無冷場。
劇組特別到約旦著名的「玫瑰沙漠」月亮谷取景,讓紅色星球的荒蕪落寞感更加逼真,在真實與特效之間有所平衡,不致太科幻,可以更貼近觀眾的真實生活。此外,男主角不少幽默、自我解嘲的橋段,也讓火星上的「魯賓遜漂流記」,散發著輕鬆詼諧的氣氛,舒緩不少緊張感。
本片故事內容與荒島或海上漂流獨自求生的故事類同,講述面臨人類經驗上從未有過的挑戰時,除了體能上的極限,還有智能上的考驗與心理上的自我抒發。積極解決眼前的問題,是活下去的唯一方法。在等待救援的同時,必先積極自救。正如電影旁白:「互相幫助,是人類的本能」,所以除了主角在火星上的單打獨鬥之外,還不時穿插火星之外--太空中的隊員與地球上美國太空總署甚至國外的救援對策,讓這場火星上的獨腳戲不致太單調乏味。**
責任編輯:蘇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