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鄭傑憶羅馬特稿)「激進左派聯盟」在希臘選舉勝出,新總理齊普拉斯主張減免債務。他指出歷經兩次大戰的德國債務纏身,1953年獲債權國同意,減免部分債務並延長償還時間,當年希臘也減免德國債務。
領導「激進左派聯盟」(Syriza)的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選前即表示,一旦當選將與主要債權人重啟談判,要求減免希臘的多數債務、延長還債時間,眼前的撙節政策是無法永續發展的。希臘政府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75%。
不過,身為主要債權國,德國堅持,希臘新政府仍要遵守先前達成的紓困條款。芬蘭和西班牙政府也反對減免債務。
齊普拉斯指出,根據1953年在倫敦簽訂的協議,德國(西德)因為債務重新談判,獲得喘息空間和債權國支持,經濟才再度繁榮。
歷經兩次大戰,德國當年累積了約230億美元的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的100%。
經半年的談判,以英、美、法為首的債權國同意減免德國約半數債務,分30年償還債務;還加入「發展條款」,規定償債的資金來自出口盈餘,並指出結構改革不應危及福利制度,以免動搖民主。發展條款被視為德國再度繁榮的關鍵。
儘管面臨壓力,希臘政府當年也減免德國債務,在歐債危機中受創的西班牙、愛爾蘭和義大利,也都同意減債。
德國在2010年償還最後1筆9400萬美元款項,終於結清上個世紀的債務。
一般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凡爾賽條約」要求德國償還大筆戰爭賠償,促成納粹興起。德國歷史教授克魯梅齊(Gerd Krumeich)說,「多數德國人認為債務不公平,造成希特勒崛起。」
被稱為新納粹的「金色黎明黨」(Golden Dawn Party)在希臘大選贏得6.3%選票,名列第3。
歷史學家隆貝克亞辛斯基(Ursula Rombeck-Jaschinski)指出,德國和希臘難以相比。兩者債務性質不同,德國的外債,一部分是戰爭賠款,一部分是美國協助歐洲重建的馬歇爾計畫(Marshall Plan)貸款。
此外,為對抗當時的蘇聯,美國強力支持德國(西德);英國開放市場,促使德國產品出口並推動經濟成長,德國也快速重拾競爭力,很難想像,眼前希臘能有相似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