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金源 (特教博士,兒童問題諮詢專家)
自卑感的兒童類型── 「我不好,你不好」 的案例:
* * *
案例 一
國小 2 年 級 性別:男
主述症狀:
1、 經過同學身邊,會任意欺負人,如打屁股、打頭或肚子、吐口水、把東西推倒或丟掉、把別人的東西藏起來。
2、 上課時玩手上的東西或睡覺。不聽課、不寫字,會起來走動,亂拿別人的東西。
3、 自己覺得被別人欺負時,會情緒失控,亂踢、亂打,拿石頭丟人。
4、 下課常常獨自玩耍,到處亂跑,將沙子灑向空中,檢起樹枝亂揮舞,鄰近同學因此常常受害。
5、 有虐待動物的傾向,如拿石頭丟蜜蜂,捏死蠶寶寶,剝蝸牛殼,摔破鳥蛋。
6、 下課若做錯事會躲起來,若回到教室被處罰,會躲在桌子底下。
診斷分析:
1、 主述問題的一至四項屬於「我不好」的感覺。主述問題的第五項是「你不好」的感覺。合併起來該生屬於「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兒童。
2、 根據輔導過程的紀錄:到輔導室個別輔導,屢勸不聽。(「我不好」的感覺無法用勸說消除。);課堂上多給予表現或服務的機會,幫助爭取榮譽,可稍減嚴重侵犯人的行為〈這是消除「我不好」的感覺的方法〉。
3、「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兒童,主要設法消除「我不好」的感覺,便可同時消除「你不好」的行為。
建議事項:
對教師及對家長:
1、 透過親師合作共同用代幣制養成好行為,以便消除(替代)不好的行為。
2、 實施代幣制的過程,對任何好行為都要給予欣賞式的讚美(會有補充文章),以養成「我好」的感覺。
* * *
案例 二
國中 性別 :男
主述問題:
1、 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一發起脾氣會怒罵老師,對家長有時也會大小聲,發過脾氣後,知道自己不禮貌,但沒辦法改。
2、 穿衣服不整齊,校長糾正時,握拳面色難看。
3、 被老師糾正時會罵老師,此行為一再發生。
4、 上學期揍過一女生,因為這女生瞪他。
診斷分析:
1、該生生活史是在祖父、爸爸及媽媽的責罵聲中長大。養成了「我不好,你也不好」性格。
建議事項:
對教師:
1、 該生我不好的部分,必須透過尋找或教導好行為並予以欣賞式讚美。
2、 所有關係人停止責罵,以避免增強「我不好」的性格。
3、 以「我的訊息」(包含你的行為、對我的影響及我的感受)及直接指導(不批評不好的行為,要更進一步指出該如何表現)代替責罵。有關「我的訊息」這一技巧會有補充文章。
4、教導他如何表達不高興,以替代攻擊行為。
* * *
案例三
國小 6 年級 性別:男
主述問題:
1、 以針或圓規、螺絲起子紮自己的手。
2、 拿椅子或東西摔人。
3、 將東西刺得破碎不堪,以美工刀亂畫。
4、 不寫作業、在校園遊蕩。
5、 整天看漫畫書、打電動遊戲機。
診斷分析:
1、 該生單親,應屬暴力家庭,其父親很兇,拿雨傘打他,經常被打得瘀青。
2、 該生的媽媽跑了,父親罵他:不要回來了。屬於爹不疼、娘不愛的孩子。
3、 該生在學校受同學的排擠。
4、上述環境下,兒童會形成「我不好,你也不好」的性格。一方面不喜歡自己、自暴自棄〈不寫作業、在校園晃、整看漫畫書、打電動遊戲機〉;另一方面用攻擊行為發洩情緒(以針或圓規、螺絲起子紮自己的手;拿椅子或東西摔人;將東西刺得破碎不堪,以美工刀亂畫)。
建議事項:
對教師:
1、 尋找或教導好行為並立即予以欣賞式讚美,以改變「我不好」的感覺。
2、 在學校,老師應教導其他同學接納該生,以免「我不好」的感覺惡化。
3、 當兒童「我不好」的感覺變成「我好」的感覺時,「你不好」的行為自然消失。
對家長:
1、 打罵孩子不可能改變兒童的偏差行為,繼續打罵只有加深我不好的感覺。父親應立即停止責罵。
2、 尋找或教導好行為並立即予以欣賞式讚美,以改變我不好的感覺。
* * *
案例四
國小 5年級 性別: 男
主述問題:
1、 聰明反應快,但是功課差。
2、 以前寫字漂亮,現在退步了。
3、 跑到教室頂樓,跨過欄杆等動作。
4、 在外結交壞朋友。
5、 上級任老師的課還好,但是常被科任老師處罰。
6、 不理媽媽〈殘障〉和祖母,還會罵他們兩人髒話。
7、 爸爸打得很凶。
診斷分析:
1、「不理媽媽〈本身殘障〉和祖母,還會罵她們。上級任老師的課還好,但是常被科任老師處罰。爸爸打得很凶。」這是父母無所不罵、無所不打的初步反抗行為。兒童選擇較軟的柿子吃。也就是兒童逐漸形成「我不好,你也不好」的性格。
2、第1至4項是被打罵之後,逐漸形成「我不好」的感覺之行為表徵。
建議事項:
對教師:
1、 尋找或教導好行為並立即予以欣賞式讚美,培養「我好的感覺」。
2、 教導合適的的行為,以替代「你不好」的行為。
對家長:
1、 停止打罵教育方式。
(待續)@*
責任編輯: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