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1月19日,李克強在中共國務院第四次全體會議表示,2015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面臨的困難可能更多。而國際金融界認為,2015年中國經濟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和風險。
19日,李克強在中共國務院第四次全體會議上表示,2014年,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 2015年中國經濟「處於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面臨的困難可能更多。
2014年中國經濟遭遇寒冬
1月20日,中共統計局公佈了2014年GDP數據,GDP增長7.4%,創24年來新低。
據每經網報導,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指標並不樂觀: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連續4個月1.5%左右增長以及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34個月下滑使中國經濟存在通縮隱憂。外貿進出口增速2.3%,比2013年的官方數據7.6%大跌75%,官方承認已經連續三年未完成外貿增長目標。累計投資屢現新低,工業利潤出現負增長。2015年經濟低迷格局延續成定局。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沈建光認為,2014年,大陸地方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整體處於下行態勢,1-11月增速繼續回落至15.8%,已降至是2001年12月以來的新低;占比較重的製造業投資也看不到明顯轉好的跡象。
2014年末,房價下跌局面並沒有出現改觀。1月18日,中共統計局發佈2014年1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價格指數顯示,房價下跌仍是主流。中共統計局數據,12月杭州、寧波、海口、溫州、金華這5個城市,甚至出現了低於2010年定基價格的情況,68個城市新房價格跌回1年前。
另據財新網消息,1月19日,中共央行公佈數據顯示,去年12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即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的外匯)較11月末減少1289.09億元,連續第二個月下降,創逾7年最大降幅,2014年央行口徑的新增外匯占款新增規模較2013年下降2萬億。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認為,數據說明確實遭遇了資本外流。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測算,從2014年6月到11月的6個月間,資本淨外流規模達到1279億美元。
2015年中國經濟面臨諸多風險
2015年,大陸各地方政府因賣地收入大幅下降,土地財政受到打擊,或出現財政收入下降的局面。
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中國證券策略部負責人張智威認為,2014年3月中國的土地收入已開始下滑,地方政府收入在2014年第四季度才開始受到衝擊,全面的影響可能要到2015年上半年顯現。土地出讓收入勢必會在2015年大幅下降。張智威預計,2015年中共政府總收入的增長速度將放緩至1%,2015年中國財政收入增長將創下逾30年來最低。
1月9日,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宣佈重組旗下和記黃埔和長江實業兩大公司,並將註冊地從香港遷至海外開曼群島。大陸知名投資人、貨幣專家黃生認為,從拋售大陸資產到購買歐洲產業,李嘉誠或許看到了人民幣資產所面臨的危機,在人民幣資產暴跌之前,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危險,房地產泡沫、信貸泡沫、地方政府債務泡沫、投資過剩等等,這些都說明中國的經濟現在已經處於危險之中。
彭博新聞社採訪的經濟學家和分析師表示,2015年中國經濟的風險包括信貸緊縮引發的影子銀行違約或資本外流、外部衝擊帶來的商業信心走軟、房屋銷售進一步下滑、美國利率上升、政策失誤、地方債危機。經濟學家們預計,在金融行業中存在一些系統性風險,可能讓經濟增速大幅下滑。
北京科技大學東凌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導何維達發表文章對2015年中國經濟進行展望時認為,2015年中國實體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可能繼續滑坡。在實體經濟中,主要是第二產業,包括鋼鐵產業等製造業、採礦業、電力、煤炭、水泥、運輸等,受國外經濟復甦緩慢、國內產能過剩和推行節能環保政策的影響等,持續下滑的趨勢難以根本改善。
責任編輯:李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