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中國的地方債務已經高達17.9萬億元,然而新的上報數據或在此基礎上增加30%~50%。有專家根據模型預測,中共地方政府2014年後將出現資金缺口,2015年後將會出現絕對的資金缺口。
中共地方政府還不上錢,這無疑是一場債務危機,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最後只能由上級政府乃至中央政府兜底,通過債務重組、貨幣貶值轉嫁債務負擔,最終讓中國人民集體買單。
中共地方政府巨債壓頂 或高達27萬億元
2015年初是中共地方政府非常糾結的日子,按照要求,地方政府債務存量餘額要進行上報,分類甄別。
中共國務院(43號文)規定,上報甄別債務存量後,存量債務將被分類納入預算管理;統籌財政資金優先償還到期債務;2016年起,將只能通過省級政府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方式舉借政府債務。這意味著地方政府發債將不再像以前一樣容易。
讓地方政府糾結的是,如果債務盤子報大,未來發債的空間就會大,但是這次上報的增量主要是審計署上輪審計以來的新增債務,如果報得數字太大,又怕被問責。所以儘管1月5日是地方政府債務存量餘額上報財政部的截止期,但截止到1月中旬,仍有地方政府未能完成上報。
不過有媒體披露,許多地方政府掙扎之後,還是傾向於通過做大現存債務盤子,增加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以便為將來發新債還舊債留下空間,這將導致地方債數量可能激增,增加幅度在30%~50%之間。
據《華爾街日報》調查瞭解,除去自然增長,地方政府這次上報的增量債務有一部份是地方政府在之前的國家審計署審計中故意隱瞞的,方式是將這類債務上報為或有債務。另外一部份是2014年最後三個月獲得的新信貸額度,這些信貸是為2015年的潛在投資需要準備的。信託公司、銀行、證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忙著為獲批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擴大信貸額度,前提是政府承諾將這類信貸歸入直接債務。
僅據中共審計署公佈的審計結果,截止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約為10.89萬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2.67萬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4.34萬億元。中共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20.70萬億元人民幣,考慮或有債務後,中共各級政府債務約30.28萬億元,其中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7.9萬億元。
如此巨大的債務規模使地方政府面臨巨大的債務壓力,但這還沒有包括2009年-2014年中央代地方每年發行的債券(2009年-2011年,每年額度2000億元,2012年增至2500億元,2013年增至3500億元,2014年增至4000億元)還本付息。如果按照30%~50%的債務增加幅度,新的地方債務或高達23~27萬億元。
「土地財政」收入下滑 地方政府將出現絕對資金缺口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2014年艱難熬過,2015年不變的是經濟下行的壓力,在這巨債當頭之際,如何還錢?
2015年是地方政府償債高峰年,此前數據顯示,2015年到期的政府直接負債為1.8萬億元。儘管新的統計數據尚未公佈,但外界分析,新的數字只會大不會小。
然而在政府收入方面,由於經濟下滑,房地產冷卻,各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收入下滑。近日,2014年各省財政收入陸續公佈,增速幾乎全線滑坡,已經公佈的19個省份中,除廣東和上海外,其餘17個省份2014年財政收入增速均低於2013年。
1月12日,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及股票策略主管張智威預計,受土地財政難以為繼的影響,2015年將有50%的中國城市財政收入出現減少,中國財政收入增長將創下逾30年來最低,可能將面臨自1981年以來最為嚴重的財政挑戰。
張智威認為,2014年中國的土地收入已大幅下滑。但市場可能忽略了土地拍賣降溫與財政收入下滑之間存在的關係。土地市場在2014年3月開始降溫。地方政府收入在2014年第四季度才開始受到衝擊,全面的影響可能要到2015年上半年顯現。土地出讓收入勢必會在2015年大幅下降。
張智威預計,2015年中共政府總收入的增長速度將放緩至1%,低於2014年的4%,2015年地方政府收入增速為-2%,2014年為2%。因此,2015年可能會成為1981年以來中共地方政府收入首次出現下降的年份(除了進行分稅制改革的1994年以外)。
財政總收入縮水的狀況或許在2014年第四季度就已露出苗頭,預計會在2015年上半年急速惡化。僅據中共官方數據顯示,去年第三季度的政府總收入僅僅增加了5%,遠低於第一季度的15%和第二季度的10%。預計2014年第四季度的收入增速可能降至了-2%,2015年第一和二季度繼續告負,分別為-2%和-3%。
另一方面,儘管不清楚2015年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規模,但有財經專家稱,即使地方政府債務額度較2014年的人民幣4000億元增加一倍,仍然遠遠不能滿足新項目和到期債務替代需求。
按照銀監會統計,地方政府貸款中54%的期限在五年以上,大量地方債將進入還本付息期。以2010年地方債為例,2014年到期償還占9.28%,2015年占7.48%,2016年後占30.21%。有專家根據模型預測,地方政府2014年後將出現資金缺口(地方可支配收入-地方支出-還本付息);2015年後將會出現絕對的資金缺口(地方可支配收入+新增債務融資-地方支出-還本付息)。
地方政府債多不愁 百姓或被隱性徵稅
地方政府還不上錢,這無疑是一場地方債務危機,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中共政府除了炒高地皮賣地皮以外,唯一的辦法就是「凱恩斯主義」,由央發繼續濫發鈔票,通過國有銀行的貸款任務,新債還舊債,滾動等於不用還。然而濫發鈔票的結果必然導致隱性向全國百姓徵稅,靠老百姓的錢來補政府財政窟窿。
事實上,中共國家審計署2014年6月24日報告,2013年6月底至2014年3月底,九個省本級為償還到期債務舉借新債579.31億元,但仍有8.21億元逾期未還。
大陸《財經》報導稱,如果嚴格金融規則,不少地方債已經無法依靠「借新還舊」展期。如果按市場化要求,一些地方政府實際上已經破產。
《財經》還大膽預測,難以償付的地方債也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帶來不良資產等風險敞口。由於地方舉債融資普遍不考慮償付責任以及所造成的後果,「只管借,不管還」。企業和事業單位把最終償付責任轉嫁給政府,地方政府把最終償付責任轉推給中央政府,上屆政府又把最終償付責任延遲給下屆政府,「擊鼓傳花」。一旦地方債風險爆發,只能廉價變賣國有資產、或者由上級政府乃至中央政府兜底,最後只能通過債務重組、貨幣貶值轉嫁債務負擔,由中國人民集體買單。甚至地方債風險集聚、積累到一定程度,地區性風險就有可能演變為區域性、全局性、系統性風險,就有可能誘發經濟危機。
香港財經專欄作家廖仕明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最近中國經濟不好,通縮趨勢明顯,加上全球油價下跌,中國物價上漲的趨勢不會很大,「這會造成中共政府發放貨幣的空間更大,更可能隱性發放貨幣,轉嫁債務風險,讓老百姓為政府債務買單」。
責任編輯:林詩遠;覆核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