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金源 (特教博士,兒童問題諮詢專家)
自卑感的兒童類型之三,〈我不好,你不好〉的兒童:
天地不仁、與汝偕亡是其行為目的。
(一)主要的候選人︰
1、與老師爭權失敗的孩子。老師用高壓專制手段壓迫學生屈服時,學生會找適當的時機報復。
2、被虐待的孩子,生活在行為及語言暴力家庭,父親很兇,經常毒打兒童(經常被打得淤青、頭破血流)或咒罵兒童:「你不要回來了,你死出去!」屬於爹不疼、娘不愛的孩子。在家受虐待的兒童〈我不好〉長大之後,也會覺得天地不仁〈你不好〉而怨天尤人,處處找人報復。
(二)主要的行為問題︰
1、主要的行為特徵:破壞
2、表象行為是:〈攻擊的行為〉
(1)、一方面不喜歡自己、自暴自棄〈不寫作業、在校園晃、整看漫畫書、打電動玩具〉午睡吵鬧、大吼大叫;以針或圓規、螺絲起子扎自己的手。(此部分表達我不好的感覺)
(2)、另一方面用攻擊行為發洩情緒(此部分是你也不好的行為表現):
(Ⅰ) 不斷對小朋友及老師惡作劇,各種調皮搗蛋的行為(如:趁老師不注意時,偷打其他同學;躲在教室門後,老師進來時嚇唬老師)不斷出現。
(Ⅱ)偷竊老師或同學的財物;破壞學校公物如書桌、窗戶、公佈欄將東西刺得破碎不堪,以美工刀亂劃;用螺絲起子劃老師的車子;刺破車子的輪胎。
(Ⅲ)陰險鬥狠、挑釁毆打師長;校長糾正時,握拳面色難看。被老師糾正時會怒罵老師,對家長有時也會大小聲,甚至罵三字經。只因別人瞪他,便罵髒話、打人、揍人 。
(Ⅳ)傷害、虐待動物,如拿石頭丟蜜蜂,捏死蠶寶寶,剝蝸牛殼,摔破鳥蛋。
(Ⅴ)製造事端、滋生是非、任意欺負人,如打屁股、打頭或肚子、吐口水、把別人的東西推倒或丟掉;欺負弱小,踢、咬、抓傷同學;亂踢、亂打,拿石頭丟人、拿椅子或東西摔人 。
(Ⅵ)大、小便失禁,穿衣服不整齊、將沙子撒向空中、檢起樹枝亂揮舞,鄰近同學因此常常受害,不聽指令、亂跑出教室,用此等行為引起老師的困擾,惹老師生氣。
(Ⅶ)結夥擄人勒索
(三)處理對策︰
對父母及老師的建議:
1、合理結果:
所謂合理結果乃是讓行為結果與行為本身,具合理的邏輯關係。例如:母親告訴孩子:「洗衣服是媽媽的事,但是媽媽只洗放在籃子的衣服。」,如果子女衣服亂丟,不放在籃子內,其合理結果便是自己洗。
透過合理的結果,一方面讓該生學習為自己的攻擊行為負責,另一方面讓該生學習行為與結果的合理關係。
2、避免懲罰,以免引起反抗 :
對這類兒童若繼續使用高壓手段制服學生時,將會引起更大的反抗。縱使一時屈服,也會找弱小同學出氣。此外,還會讓該生相信:將來若有更大能耐時,將可為所欲為欺負他人,這是以暴教暴。
3、所有關係人停止責罵,以避免增強「我不好」的性格。
罵孩子不可能改變兒童的偏差行為,繼續打罵只有加深我不好的感覺。以我的訊息(包含你的行為、對我的影響及我的感受)及直接指導(不批評不好的行為,要更進一步指出該如何表現)代替責罵。在學校老師應教導其他同學接納該生,以免「我不好」的感覺惡化。
4、重新指導兒童良好行為並予以讚美肯定:
人類的行為傾向與自我觀念一致。當學生的自我觀念是積極、正面的時候,他自然會表現良好行為,而且不會做出破壞的行為。塑造學生良好形象是改變行為的最佳方法。
5、透過親師合作共同用代幣制養成好行為,建立學生良好形象。
透過好學生之形象規範其行為,以便消除「我不好的」行為。實施代幣制的過程,對任何好行為都要給予欣賞式的讚美,要記住兒童已被痛罵多年,所以日後讚美個案時,應避免人格讚美(如:你很乖、你很好),改以欣賞式的讚美(如:我很喜歡你替我收拾碗盤),以養成「我好」的感覺。
6、教導如何表達我不高興,以替代攻擊行為。
(待續)@*
責任編輯: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