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施政報告 房屋措施或無助解困

人氣 8

【大紀元2015年0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孫青天香港綜合報導)香港樓價自2008年末開始急升,至2014年,平均實用面積(下同)呎價已由$4,166上升至$9,872。上升比率約為240%。有分析認為樓市熾熱其中一個原因是土地供應量不足、市場「求過於供」所致。由於樓價與民生關係密切,早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之前,坊間已有傳言稱土地供應及住屋問題將成為本次報告重點。但在報告發表後,有議員認為當局在土地政策上,大部份都是重複過往的措施。亦有經濟研究員認為,即使政府增加房屋及土地供應,對短期內的樓價不會有太大影響。

《施政報告》透露,未來會透過各類短、中及長期措施,包括發展大嶼山、在維港外填海及提出的利用位於新界北、元朗南及洪水橋,已荒廢或已遭破壞的農地及工業用地,即「棕地」。報告表示政府會先在洪水橋開拓約190公頃的「棕地」為新發展區,當中約30公頃會用作興建多層工廈,若計算周邊可供發展的土地,預計可以提供60,000個住宅單位。

但有關建議遭受質疑,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稱去年的《施政報告》中已經提出發展「棕地」,但今年仍未有實際措施。但有經濟分析師認為,即使政府宣佈釋出大量土地,但短期內對樓市的影響仍然有限。而瑞信則認為,就算政府密集式推地,發展商也只會變陣,以資產快速流轉的商業模式應對。

李嘉誠暗示地價屬次要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早前被問及今年樓市走勢時,曾暗示建築費高企是影響樓價的因素之一,「建築費一直貴,我們的工資一直漲,香港變遷好大,由以前地價一定貴過建築費,到今日好多新界地方,是建築費貴過地價。」

而恒地主席李兆基,昨日亦表示本港建築費高昂,樓價即使下調,空間亦有限。他又說,現今建築費下跌一半,方是合理水平。

中大去年中最新發表的《香港生活質素指數》顯示,港人就算「不吃不喝」,仍要花14.19年蓄錢方能置業;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亦曾表示香港樓價並非正常市場反映,主要是因為政府的房屋政策扭曲市場發展。他又表示,加大土地供應量對壓抑樓市的成效有限。莊太量解釋,因為供應量增加,令建築工人需求大增,帶動工資上升而導致建築成本增加,所以亦難令樓價下調。

增加房屋或無助減熱

針對房屋供應方面,《施政報告》亦首次增設「置業階梯」,在公屋及居屋之間增設一種資助房屋。報告建議房委會選擇正在興建的新公屋單位,以先導計劃形式出售予公屋租戶或者已經通過詳細審核並即將獲配公屋的人,即「綠表」人士。該類房屋的定價會較傳統居屋低。

然而,有關政策同樣被外界抨擊,認為當局並未實質增加供應量,只是「拆東牆補西牆」。民協立法會議員馮檢基認為將原本出租的新公屋出售,會令整體出租公屋數量減少,政策未有考慮到26萬輪候冊市民及8萬多個劏房戶的需要。

同樣令人矚目的是,政府在報告中提及,市建局將會加入推售資助房屋。但市建局所發展的項目,向來被視為依市場價格發售,如近期與中國海外合作的西營盤「星鑽」,最高呎價為2.3萬元。

投資銀行高盛早前表示,《施政報告》對地產股票的影響屬於中性。該行分析指,報告雖然將公屋折價出售,但公屋市場從未與私人市場有直接競爭。

除此之外,公屋市場目前亦趨熾熱,新年伊始,資助房屋市場走勢強勁,沙田廣源邨一個公屋單位曾創下呎價破萬元的紀錄,成為新界史上首宗呎價超過萬元的公屋。較早前,黃大仙鳳德邨一個單位亦曾以400萬元的價格成交。

(大紀元製表)

責任編輯:黃浩

相關新聞
香港樓價全球最難負擔 公屋減供再掀民憤
調查:逾半市民料港樓價續升
羅兵咸:投資港房前景下跌
中原料明年樓價升一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