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從硬件看中國基礎教育投入缺失

人氣 4

【大紀元2014年09月07日訊】近日,網絡上爆出的一組數據再次將人們的視線聚焦在中國農村小學的校舍數量嚴重不足的問題之上。這組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2003到2012年,農村普通小學的數量已從360366所減少到155008所,十年間減少了57%。伴隨著農村校舍的減少,走進學校接受基礎教育的學生數量也呈現出明顯下滑的趨勢,從7689.15萬減少到3652.49萬。

面對著這兩項頗能說明問題的驟減數據,官方提出的合理解釋卻是數量的減少並非出於對農村小學的取締和撤除,而是為了變換地點,在從農村向城市過渡的縣、鎮地區增建新的校舍。於是,國家統計局在農村小學驟減的數據之後,緊接著又給出了一組反映縣鎮小學校舍增建的上漲數據:從2003年的30007所增至2012年的47431所,縣鎮小學的數量增加了58%,就讀學生的數量也從2192.90萬增至3354.98萬。如此,政府推行教育「城鎮化」的成果與功績便在這一上漲數據中得以印證和彰顯。

然而,數量的此消彼長並不能合乎邏輯、論據充分的說明,「為了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質量」而單一採取針對農村小學進行「撤點並校」的合理性。事實上,農村小學的大量撤除給仍舊無法走進城市、不得不留守農村的孩子帶來了無法想像、難以解決的諸多困難和問題。首當其衝的便是從家到學校的距離。2011年,國家審計署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全國1185個縣、25127所縣鎮小學的服務半徑平均擴大了43%,從2.96公里擴大到4.23公里。特別是西部地區270個縣的小學,其服務半徑的擴大幅度為59%,達到6.09公里。僅從報告的字面意思來看,人們似乎很容易產生「縣鎮小學可招收學生的範圍越來越廣」的錯覺。但從農村孩子需要上學的實情來看,這些數據所折射出的現實便是孩子求學之路的遙遠與艱辛。網絡上一直不乏農村兒童翻山越嶺上學、甚至因途中的不安全因素而導致死亡的新聞,其實這就能恰如其分的證實,縣鎮小學校舍的增多根本無益於解決絕大多數農村兒童上學的問題。

從農村到城市,從農民變身市民,政府似乎是煞費了苦心,就連對孩子入學也如趕羊入圈、趕鴨子上架般不顧實際、步步緊逼。然而,即便是通過這種強制性的舉措能夠實現「讓農村孩子走進城市」的臆想,人們也將毫無例外的發現,位於城市中的校舍,其配套設施的營建與打造也同樣舉步維艱、差強人意。最近網絡上有一張名為「空中操場」的照片尤為吸引眼球,那一棟深陷在一片高樓大廈之中、不為人所注意的教學樓,卻因房頂上鮮紅中劃著白色跑道的橢圓形操場而顯得與眾不同、很是惹眼。學校活動用地的嚴重不足除了表現在將操場搬至樓頂的奇葩設計之外,還凸顯於將操場轉租、轉售,甚至變為領導、大款婚喪嫁娶之地的謀利意圖中。

由此可見,即便農村的孩子進了城,迎接他們的或許也只是狹小的伸不開胳膊和腿的操場以及半百人需要密密麻麻、擁塞其中的課堂教室。儘管中國教育部已有明文規定,小學的班級規模以不超過45人為宜,中學的班級規模以不超過50人為宜;然而教育部統計的另一組數據卻如是顯示:2010年,在小學56人以上大班額所佔的總體比例中,城市有25.81%,縣鎮是29.65%,農村為6.93%。2010年,普通初中65人以上超大班額所佔的總體比例中,城市有10.96%,縣鎮時18.92%,農村為11.81%。這些眼花繚亂的百分比乍看起來並不算高,然而相比農村、城市,縣鎮小學的情況更為突出的跡象則再次說明,所謂的「撤點並校」減少的並不是閒置的資源,而是政府需要投入的教育經費,而增多的不是校舍的數量,只不過是平均的有限教室中不斷加塞的學生人數而已。

談及「教育經費」,這恐怕是所有中國人都始終不願觸及的硬傷。根據百度百科的資料顯示,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對教育經費的投入一直排在世界之末。1993年,政府制定的《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提出,到2000年前,中國國家財政性的教育經費支出應該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對比世界平均水平的4.9%,發達國家的5.1%,欠發達國家的4.1%,這個目標顯然很低。然而即便是這個很低的目標,至今也仍未實現。2002年是3.32%;2003年下降為3.28%;2004年繼續下降到2.79%;2005年為2.82%;2006年2.27%;2007年2.86%。而人均公共教育經費的投入,瑞典達到2000美元以上,美、日、德、法等國為1000-1500美元,但中國僅為9.4美元。對基礎教育學生的人均投入,中國僅是世界水平的二十五分之一。

從現實利弊的分析中,從官方數據的陳列中,我們便能如撥雲見日般清晰的發現,那些政府所極力宣揚與推崇的利民、惠民政策,實則都是源自利益以及私心的驅使。教育經費的不斷縮減顯然無法讓人相信,這筆錢實際花在了更需要的地方。而貪官以及整個體制的當權階層,他們在中飽私囊、化公為私的時候,也定然不會考慮到用於教育的這項經費所面對的群體是理應被視為國家未來與希望的後代子孫,貪腐這些本該花在孩子身上的錢更是人性的淪喪。如此,中國的孩子在接受教育之時,便永遠也無法擺脫經濟的桎梏以及地域差異所導致的困境與不公。僅此一項就可說,生在中國的孩子並無多少幸福可言。

責任編輯:尚一

相關新聞
官員:中國基礎教育發展仍艱鉅
中美教育差異:中國多天才 美國多大師
中國農民工子女讀書難
已自殺宣傳部長曾暗助民間揭地震真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